現代教育通訊115期新課程常識科 – 一些在小學常識科與郊野公園有關的學習元素– 杜嘉恩先生 約佔香港總面積四成的郊野公園,在小學常識科的課程內,無論在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領域,或者科學和人文社會範疇,低或高年級的階段,都是經常提及的學習課題。 筆者在此特別選取在郊野公園內「人」和「徑」兩個元素, 與大家分享。 「人」 「認識社會中各行各業,服務社會的人」是常識科「社會與公民」學習範疇內的一個學習重點。課本和教師絕大多數以醫護、消防、教育或科研等工作人員作為學習的例子。其實在郊野公園內,也有很多辛勞工作,為我們、我們的後代和香港整個社會的永續發展作出貢獻的人。他們的工作性質是怎樣的?在哪處工作?使用哪些工具? 在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公園工作的人員,包括作出政策規劃和管理建設的行政管理人員,也包括在前線野外奔波的農林督察、管理員、技工和工人 。 在香港四萬公頃面積的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內,漁護署前線人員的工作包括: - 種植樹苖 (照片1, 2) - 護理樹木 - 防火, 包括撲滅小規模的山火 (照片3, 4) - 處理危險樹木 (照片5) - 提供、保養和維修遠足路徑和康樂設施,包括清理垃圾 - 巡邏和監察園內活動 - 提供資訊、教育、導賞 1. 在野外種植樹苖 (來源:漁護署展板)
2. 種植樹苖和護理樹木時帶備的工具
3. 撲滅山火 (來源:漁護署展板)
4. 撲滅山火時攜帶的工具
5. 處理危險樹木
當我們身處郊野公園時, 無論在享用康樂設施,在山徑漫步,在鳥語花香的環境欣賞大自然景色時,不要忘記在背後努力為香港社會保育工作服務的人。 在郊野公園遊樂時,我們未必能夠看見漁護署的人員在工作中,但透過漁護署的資訊和提供的教育活動 ,我們總有機會接觸不同的工作人員,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更多了解他們的工作和提供的服務。 「徑」 不少常識科課本或工作紙也會提及郊野公園的設施, 包括樂康性、教育性、保育性或為用家提供方便的設備。筆者在此特別提到一項可能被忽略的設施 — 郊野公園內的路徑。 我們可以透過照片、圖片、地圖或文字資料辨識不同性質的小徑,也可以在郊野公園某個範圍進行一個路徑的實地探究。相關的問題,舉例如下: - 按功能分,有哪些類別的路徑? (按功能分:家樂徑、遠足徑、自然教育徑……等) - 各類路徑,有何主要特徵? (長度、斜度、寬度、指示牌….等) - 路徑是用什麼材料築成的? (泥、石塊、木、石屎……等。參照片6至11) - 為什麼用哪種材料築路? (與周圍環境有無關係?) - 築路材料可能來自哪裏? - 路徑築了多久? - 作為一個用家,你如何評價某一段路徑? (如:可給與由1至10的評分) - 探究的路徑在地圖哪一位置? 6. 水泥面
7a. 結石
7b. 結石
8. 樹幹在泥路級
9. 石屎板
10. 泥路
11. 木板在路級 (來源:漁護署展板)
若果學校旅行在郊野公園進行,你想過怎樣善用實地資源,讓學生寓學習於活動嗎? 1. 參漁農自然護理署網頁,「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的「工作範圍」簡介 http://www.afcd.gov.hk/tc_chi/country/cou_lea/our_work.html 2. 參考漁護署「郊野公園教育活動計劃」網頁 https://www.natureintouch.gov.hk/learning/activity/school_field_studies/ 。其中的「學校活動」包括學校野外研習、訪校活動、學校工作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