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115期


新課程

普通話科 – 加強普通話聽說能力 提升自學及實踐機會– 許倩藍女士


  課程發展議會於1997年公佈《小學普通話課程綱要》,2019/20學年起將按照2017年公佈的《普通話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開始實施普通話新課程。普通話科在港推行已20載,隨着學生語言能力的日益提升、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社會語言環境的變化,在現有優勢及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新課程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提升自學能力,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以提升運用普通話溝通的能力和信心。

學習目標不變
  普通話科一直重視實際應用,新舊課程的學習目標是一致的:
(1) 培養聆聽、說話、朗讀等語言能力,以及自學能力。
(2) 增進與本科有關的語言知識,以及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3) 提高對本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普通話課程以培養學生聽、說普通話的能力為主,培養朗讀能力、拼寫能力及增進與本科有關的語言文化知識為輔。

提早學習語音
  新課程的適用對象不僅在於小學,也涵括了初中,20年推普有了一定的基礎及成效,新課程着重第一學習階段任何年級開始學習聲母、韻母,在第二及第三學習階段則着重複習、鞏固、運用,並強化語音難點的學習,大大拓寬了學習語音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及早培養運用漢語拼音的能力,以提高自學能力。這有别於舊課程四年級方開始學習聲母、韻母及初步認識拼音,複習及強化語音難點則集中於高小階段。

調整範疇重點
  普通話科是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下的一門學科,同樣重視聽、說、讀、寫四個學習範疇。新課程的聆聽、說話、閱讀及拼寫四方面是以舊課程綱要為本來設定各範疇的學習重點,各範疇相輔相成,由淺入深,靈活變化,促進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四個範疇的學習重點保留了舊課程的原有重點,再根據三個學習階段重組分類,其中同一學習重點有機會同時橫跨不同學習階段,但要求卻有高低之別,可讓教師更彈性地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經歷等,配合相關學習重點,選擇適切的學習材料,安排合宜的學習活動,以達到學習目標。

從「譯寫」到「拼寫」
  新課程的語言知識及拼音相關範疇有所調整,其中「譯寫」改名為「拼寫」,着重對拼音(或注音)的認讀、拼讀;使用拼音符號記音及漢字拼音互相對照譯寫等。如在第一學習階段認識聲調符號,掌握聲調的升降。在第二及第三學習階段強化語音難點的學習。新課程的重點在於掌握語言基本知識與書寫、運用漢語拼音兩者並重,加強學生「拼寫」的能力。舊課程的「譯寫」範疇,則只包括掌握書寫及標註聲調符號、拼音(或注音)的能力,把拼音譯寫成漢字。

  普通話新課程提供更彈性、寬廣的學習空間,讓教師能更彈性地安排教學計劃,也大大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獲得更佳的學習果效。新的學習範疇重點有助我們善用社會日益豐富的語言環境,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內和課外有更多應用的機會,以提升運用普通話溝通的能力和信心,並培養學生善用「兩文三語」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