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112期


語文科:

小學古詩文語譯技巧要義– 吳智光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 理性溝通教育學會


  中國古典文籍,是文化瑰寶,國學基石,莘莘學子,沉浸其中,當能加深了解古代歷史社會面貌、古人生活風俗道德,從而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古籍選材,詩、詞、曲、文,在香港小學語文教學中相較現代白話文類,份量雖輕,卻不容忽視。加之,香港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科已重設古詩文為範文並列入考核範圍,小學生從小學習古詩文,打好基礎,對將來學習必大有幫助。

 

  現古詩古文,數量雖浩如煙海,然所含意思道理,尤其傳統蒙學經典,大都不深,只因時代久遠,致使詞句有隔,如能疏理文言白話之間的基本差異,指導小學生初步掌握語譯方法,就能讓他們明白,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打好基礎。


  跟白話文比較,文言文可以有六種性質,能相應簡單運用六種語譯方法,簡稱語譯六口訣──「增」、「刪」、「換」、「補」、「調」、「留」處理,列表如下:


文言文基本性質 語譯口訣 語譯做法
1 多單音節詞 「增」字訣 把單音節詞增字而成為雙音節或以上的白話常用詞
2 多文言虛詞 「刪」字訣
「換」字訣
  • 刪去只用作舒緩語氣而沒有實質意義的文言虛詞
  • 把文言虛詞轉換為白話助語詞
3 古今詞異義「換」字訣把艱深少用的文言字詞轉換為同義而常用的白話字詞
4 運用省略句「補」字訣補入文言語句中省略的主語、賓語、動詞、助詞等部分
5 運用倒裝句「調」字訣調動文言句中名詞、動詞等位置使成為白話文句結構
6 跟白話相同「留」字訣保留文言句中跟白話文意思與用法相同的字詞,名詞如人名、地名;動詞如意思不變的「有」、「在」等。

   現以2016年出版的《現代中國語文》(修訂版)課本選文為例,就上述不同語譯口訣舉例如下:


     1. 多用單音節詞,如:
  • 五下一單元四

    身世浮沉」句《過零丁洋》

    「雨」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暴雨」。

    「萍」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浮萍」。

    「三顧頻煩天下,兩朝開濟老臣《蜀相》

    「計」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計策」。

    「心」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忠心」。 

  • 六上一單元三

    「以為 也」句《狐假虎威》

    「畏」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畏懼」。

    「狐」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狐狸」。

    「其劍自舟中」句《刻舟求劍》

    「墜」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墜落」;

    「水」屬單音節詞,可結合上下文意,增字變作雙音節詞「江水」。 

  • 六上二單元六

    孟子 」句《孟母戒子》

    「少」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年少」;

    「誦」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背誦」。

    「有自遠方」句《論語四則》

    「朋」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朋友」;

    「來」屬單音節詞,可增字變作雙音節詞「到來」。


     2. 多文言虛詞,如:
  • 五下一單元四

    「人生自古無死」句《過零丁洋》

    「誰」屬疑問代詞,可換字為「哪個人」。

    「丞相祠堂何處尋」句《蜀相》

    「何處」屬疑問代詞,可換字為「甚麼地方」。 

  • 六上一單元三

    「觀百獸見我敢不走」句《狐假虎威》

    「之」屬語氣助詞,用作舒緩語氣,沒有實際意思,可採刪字訣去掉;

    「而」屬連詞,可換字為「卻」;

    「乎」屬語氣助詞,可換字為「嗎」。 

  • 六上二單元六

    母方織」句《孟母戒子》

    「其」屬代詞,可結合上下文意,換字為「他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句《論語四則》

    「焉」屬語氣助詞,表達陳述句的結束語氣,可換字為「了」,也可刪去不譯。


    3. 古今詞異義,如:
  • 五下一單元四

    「出師未身先死」句《蜀相》

    「捷」今義多指「快速」,此文言句中可換字為「勝利」。

  • 六上一單元三

    「遽其舟」句《刻舟求劍》

    「契」今義多指「契約」、「投契」,此文言句中可換字為「刻」,即畫出痕跡。

    「天帝使我百獸」句《狐假虎威》

    「長」今義多指「長大」或「長度」,此文言句中可換字為「統領」。

    無敢食我也」句《狐假虎威》

    「子」今義多指「兒子」,此文言句中可換字為「你」。

  • 六上二單元六

    「有所復得」句《孟母戒子》

    「失」今義多指「失去」、「損失」,此文言句中可換字為「忘記」。

    「其母刀裂其織」句《孟母戒子》

    「引」今義多指「吸引」、「引用」,此文言句中可換字為「拿起」。


    4. 運用省略句,如:

六上二單元六

  「呼而問之曰」句《孟母戒子》:

  • 句中動詞「呼」後省略了賓語,可用補字訣,補入賓語「他」和趨向動詞「來」,句子初譯為「呼他來而問之曰」;

  • 句中「呼」可增字為「呼換」;

  • 句中「而」可換字為「然後」;

  • 句中「問」可用留字訣,加以保留;

  • 句中「之」為代詞,指孟子,可換字為「他」;

  • 句中「曰」可換字為「說」;

  • 句子最終譯作「呼換他來,然後問他說」。

   

    5. 運用倒裝句,如:

六上一單元三

「子以我為不信」句《狐假虎威》,此句有倒裝成分,結合語譯口訣,做法如下:

  • 換字訣,「以」可換字成「對」;「為」換字成「若果」,初譯「子對我若果不信」;

  • 調字訣,把名詞「我」和動詞連帶關聯詞語「若果不信」位置互調,再用刪字訣去掉「對」,句子初譯為「子若果不信我」;

  • 換字訣把句中「子」換成「你」;

  • 留字訣保留句中的「不」和「我」;

  • 增字訣把「信」增字為「相信」

  • 句子最終譯作「你若果不相信我」。


    6. 跟白話相同,如: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六上一單元三《刻舟求劍》):用留字訣,保留「劍」;

「子以我為不信」(六上一單元三《狐假虎威》):用留字訣,保留「我」。


  上述的基本文言語譯技巧,教師在教學時可通過提問,逐步引導同學語譯有關的文言字詞和句子。設計練習時,語譯題目可依選擇、填充、補寫和全句轉譯的形式,語譯數量上可依詞語、詞組、句子、段落的層次,由淺入深、從少至多地引導小學生學習。又教師可於同學譯後,引導他們把譯作跟不同名家譯本比較,從而不斷提升文言語譯能力,最終希望同學能打破詞句局限,掌握古詩文的義理。


參考資料


楊伯峻(1972)《文言文法》,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黃六平(1974)《漢語文言語法綱要》,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楊伯峻、何樂士(1992)《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文出版社。

高樹藩編(1991)《文言虛詞大詞典》,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附錄


1《現代中國語文》(修訂版)五下一單元四課文《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現代中國語文》(修訂版)五下一單元四課文《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現代中國語文》(修訂版)六上一單元三課文《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

  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

  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4《現代中國語文》(修訂版)六上一單元三課文《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5《現代中國語文》(修訂版)六上二單元六課文《孟母戒子》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諠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以後,孟子不復諠矣。

 

6《現代中國語文》(修訂版)六上二單元六課文《論語四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