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110期


特稿

國際組織及世界宗教、民族分野之三


[承前《現代教育通訊》108、109期]

一、國際組織(108期,34-54頁)

二、國際論壇(109期,36-46頁)

三、 宗教勢力

1、基督教[Christianity]
創始於約公元30年。公元1054年,正式分成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和東正教(希臘正統天主教會)兩大派。公元1517年宗教改革開始後,又由天主教分裂出新教一大派。
(1)天主教[Catholicism]
天主教廣泛分佈在西歐、美洲、太平洋國家和非洲南部等地。天主教國家指大多數國民為天主教徒或天主教為國內第一大宗教的國家,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國。天主教佔主導的國家:意大利(教皇駐羅馬梵蒂岡),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奧地利,愛爾蘭,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納哥,聖馬利諾,馬爾他,安道爾。其中捷克和匈牙利兩國國內的新教的影響也很大。美國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約35%,澳大利亞為28%左右。新西蘭(18%)和英國(10%)也有一定比例。天主教和新教勢力相當的國家:德國,荷蘭,瑞士,加拿大。
(2)東正教[Orthodox Christianity]
東正教佔主導的國家:希臘,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羅馬尼亞,莫爾多瓦,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其中,烏克蘭的西部地區以東儀天主教(基本教義、儀式、體制為東正教特徵,但承認天主教的教宗為在世的教會元首)人口居多。而馬其頓和保加利亞國內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別佔到30%和10%。
(3) 新教[Protestantism]
基督教(新教)佔主導的國家: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丹麥,挪威,瑞典,冰島,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其中,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國國內的天主教的影響也很大,美國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為35%,澳大利亞為28%左右,新西蘭(18%)和英國(10%)的比例也不低。天主教和新教勢力相當的國家:德國,荷蘭,瑞士,加拿大。捷克的新教徒人口比例為30%,匈牙利為25%左右。
(4) 其他宗派
如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舊譯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俗稱摩門教,其總部在美國。

 

2、佛教[Buddhism]
約創始於公元前六世紀中期,原傳於印度次大陸,後本土式微而向南、東播遷,並分為上座部(小乘)和大眾部(大乘)諸派。
(1)小乘:主要是上座部諸派,即南傳佛教、巴厘語系佛教,盛行於斯里蘭卡,並傳遍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部分傳至中國雲南,分佈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處,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南傳佛教。
(2)大乘:向東傳播的佛教也稱北傳佛教,多屬大乘,亦即大眾部諸派。傳入中國的路線分陸路和海路兩條,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最早約在公元前的西漢末期,後以「漢傳佛教」而馳名。從此世界佛教的中心漸移到中國,並進而傳播影響到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及中國的西藏等地。中國翻譯收藏的佛教典藏最全面、系統和完整。目前,佛教已在中國本土化,甚至和老、孔二派被稱為儒、道、佛「三教」。
[附]藏傳佛教:佛教另一支傳入西藏,稱藏傳佛教或喇嘛教,主要流行於西藏、蒙古、雲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肅等地,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門巴族、珞巴族、土族群眾普遍信仰。

 

3、道教
約創始於公元之初的東漢時期,奉公元前六世紀間的老子為教主,為中國本土宗教,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其教派眾多,早期有黃老道、天師道、太平道等等,後來有全真派等。

 

4、伊斯蘭教[al-Islam]
公元七世紀初期創立於阿拉伯半島,原意為順從、和平。其信徒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該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在亞非5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佔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在30多個國家中,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在唐代,伊斯蘭教已傳入中國,又被稱為大食法、回回教或回教。其教的宗派不少,主要有遜尼派、什葉派等。
(1)遜尼派:信奉者佔絕大多數,約統治世界上近90%的穆斯林,如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等及許多國家均是。有些地方什葉派佔人口多數,但統治者卻是遜尼派,如伊拉克什葉派人數較多,但被推翻的原統治者薩達姆及新崛起的伊斯蘭國都屬遜尼派。
(2)什葉派:在穆斯林中約佔15%左右,但部分國家以其為主,如伊朗佔90%、
阿塞拜疆佔90%、巴林佔75%、伊拉克佔60%以上、也門佔50%(胡塞武裝即屬什葉派)。其他如黎巴嫩(以真主黨為代表)和阿富汗等也有一定分佈。敘利亞的遜尼派人數較多,但目前的執政家族卻屬於什葉派。
(3) 中國信奉伊斯蘭教的十個民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

 

5、印度教[Hinduism]
印度教約形成於公元前2000-1500年,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也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主要傳播於印度半島,擁有十多億信徒。

 

6、猶太教[Judaism]
約公元前2000年產生於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是猶太民族最古老的宗教,其經典成為後世基督教《聖經》中的《舊約全書》。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均信奉之,現在主要集中於以色列國。中國舊稱一賜樂業教、挑筋教、藍帽回回,歷史上在開封曾有不少教徒。

 

7、其他宗教
世上宗教不計其數,除上述的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外,歷史及現今有影響的宗教乃至原始宗教、民間信仰比比皆是,各教之下的分派亦難以盡述。諸如中國民間的薩滿教等巫覡宗敎及關公、城隍爺、土地、媽祖、黃大仙諸般信仰,印度還有耆那教、錫克教,伊朗歷史上的瑣羅亞斯德教(又稱祆教、拜火教)、摩尼教(明教) ,日本的神道教,美洲印第安人的阿茲特克、印加、瑪雅宗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種族及民族

1、黃種人
即蒙古人種(Mongoloid),主要分佈在東亞、東南亞、中亞及西伯利亞等地。有的學者將蒙古人種分為南北兩大類型:
*北方蒙古人種:如東亞人(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等),通古斯人(如蒙古人、北通古斯人、西伯利亞人和愛斯基摩人)。
*南方蒙古人種:如東南亞人種類型[包含中南半島各國人,及馬來半島、馬來群島的亞型,但也有把馬來人(分佈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三國)作為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人類型(指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成分的混合,也有的歸入與太平洋諸島矮黑人的混合)。
[附]黃色人種與其他人種的混合
*在中亞、歐洲與高加索人種混合:如匈牙利的馬札爾人、西伯利亞韃靼人、烏茲別克人、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土庫曼人等。
*在東南亞與馬來人混合:馬來人也被一些人歸入“棕種”,主要分佈在東南亞,與東亞沿海的南島語族乃至臺灣原住民頗有淵源。
*在大洋洲與澳大利亞人種混合:有些學者也把大洋洲原住民及太平洋島嶼人歸入「棕色人種」。
*在太平洋諸島與矮黑人混合:太平洋諸島的矮黑人或被歸入「黑色人種」。
*在美洲與棕色人種混合: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或被稱為棕色或紅色人種,與蒙古利亞人種有淵源關係。


2、白種人
白色人種主要分佈在歐洲、印度次大陸、西亞、北非等地。有些學者認為南高加索地區(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的人可作為歐洲人群的原型,稱之為「高加索人種」( Caucasoid),也有的認為印度西北方的古雅利安人(Aryan)是歐洲白人的來源。另有說法主張歐亞人的祖先大約在五六千年前居於中亞,後向東、西兩向遷徙而形成為蒙古人種和高加索人種。另西亞的閃米特人(Semites)也屬於白色人種。公元1492年地理大發現後,白種人也大舉遷移至南北美洲、大洋洲等,並漸與當地土著印第安人及稍後來的非洲黑人混合。
    歐亞白種人的亞種頗多,如北歐人種、阿爾卑斯人種、地中海人種、巴爾幹-高加索人種、亞美尼亞人種、伊朗人種、黑海人種、裏海人種、帕米爾人種等等。下面僅擇若干實例予以簡介:
*拉丁人[Latin]:拉丁人原指古代定居意大利半島中西部的部落。其先民為約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歐洲大陸遷來的印歐人,使用印歐語系的拉丁語;現在泛指受拉丁語和羅馬文化影響較深的操印歐語系語言的民族,如意大利人、法蘭西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羅馬尼亞人等。地理大發現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向美洲殖民,葡萄牙人佔領了巴西,西班牙人佔領了北美墨西哥以南的其他地方,故這一大片土地均稱為拉丁美洲。
*薩克森人[Saxons]:原屬古代日耳曼蠻族一支,早年分佈部在德國境內的下薩克森一帶。後來其中一部分入居不列顛島,史學界以「撒克遜人」指稱他們,亦即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人的先祖;而仍以「薩克森人」指留在德國境內的另一部分。
*日耳曼人[Germanic]:原為約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五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中部一批蠻族(Barbarian)的總稱。以部落言,約可分為北日耳曼人(在斯堪的納維亞,後來演化為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島人),西日耳曼人(在易北河流域,後成巴伐利亞人等)和東日耳曼人(有波羅的海的哥特人、汪達爾人和勃艮第人等)。公元六世紀前民族大遷徙時,日耳曼人在高盧、意大利、西班牙、不列顛甚至非洲北部,建立了許多短促的王國,如西哥特王國、汪達爾王國、勃艮第王國、英格蘭王國、東哥特王國、法蘭克王國、倫巴底王國。後來德國人以日耳曼人自居,該名(Germans) 也成了德意志人(Deutsche) 的專稱。
*北歐人:北歐人種是二十世紀前半葉時對歐洲白色人種一支的稱呼,分佈於斯堪的納維亞諸國、波羅的海沿岸諸國、冰島、格陵蘭,及德國北部和英國、荷蘭至波蘭的北部,曾被歸屬為北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早期又被當作海盜維京人(Viking)。今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島人等多屬其列。
*斯拉夫人[Slav]:主要分佈在歐洲中部、東部和東南部,少數居地則跨越亞洲北部的西伯利亞地區,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習慣上分為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小俄羅斯(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西斯拉夫人(中歐的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及南斯拉夫人(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馬其頓人及保加利亞人等)三大族群體。其宗教信仰,一是東正教徒,包括俄羅斯人、大部分烏克蘭人、少數白俄羅斯人、塞爾維亞人、馬其頓人;另一是天主教徒,包括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大部分白俄羅斯人、少數烏克蘭人。
*阿拉伯人[Arab]:泛指西亞和北非講阿拉伯語的居民。其民族來源可以上溯到遠古的閃米特人部落,在歷史上與亞述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來人等有親緣關係。主要分佈在西亞,佔這些國家居民的大多數,還有一小部分住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尼、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等國。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也混有尼格羅人種特徵。阿拉伯人是伊斯蘭教的創立者,但內部教派分列甚劇,參見上述。

[附] 歷史上的匈奴人、突厥人先後西遷:漢、唐是中國的兩大盛世,但前期有兩個北方勁敵,先後為匈奴、突厥。有趣的是,漢、唐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敗對手而迫其西遷,並和西、東羅馬帝國的敗亡發生了密切的關聯。匈奴屢經打擊而分為兩部,南匈奴內降,北匈奴西遷而成一股勁旅,與諸蠻族促成了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今匈牙利人據考與古代西遷匈奴人有密切淵源。至於突厥的一部西突厥人,也因被唐所敗而西遷,其中一支叫奧托曼土耳其人,曾於1453年滅亡了東羅馬帝國,今土耳其人即其後裔。

 

3、黑種人:主要分佈在非洲、大洋洲等地。與其相關聯又有多種名稱,如尼格羅人種[Negroid] 、埃塞俄比亞人種[主要居於東北非]、赤道人種[居於赤道附近]、剛果人種[主要居於非洲中部]、開普敦人種[要居於非洲南部]。
*非洲黑人:主要分佈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在摩洛哥也有分佈)。
*美洲黑人:地理大發現後,歐洲殖民者把大量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至南北美洲及西印度群島。今美國、古巴、海地等均有大量後裔及混血人種。現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其代表人物。
*印度洋、太平洋小黑人:印度洋的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及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亞與澳大利亞原住民之膚色也是黑色,有的將他們歸類為棕色人種,也有的稱為小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