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102期 前期教訊:
第102期《現代教育通訊》

平板電腦與幼兒教育課程:香港的經驗
Using Tablet Computer in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 in Hong Kong

■鄭婉玲、胡馨允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葉志禧 ■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摘要

平板電腦(tablet personal computer)是一種近年來新興的資訊科技產品,開始逐步運用於幼兒教 育課程中。本文透過香港教師和幼兒使用平板電腦的革新型教學情形,探討和分析平板電腦對 在本地幼兒教育課程中的教學策略及其有效性,其中包括關注平板電腦提升幼兒的創意性,主 動探索周圍世界和語文能力方面的支持作用。

Abstract

The tablet personal computer 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which has provided multipl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in the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presents innov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ness in using tablet computers to support young children’s creativity, exploration, and the literacy competence.

引言
  新興科技每日都在不斷推陳出新,資訊科技教育的推動亦須顧及到潮流的變化與應用,然而,現今行動學習運用於教育上已成為一項新趨勢與發展,而平板電腦則是現今最受歡迎的行動輔助教學資源之一,許多國家亦開始嘗試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平板電腦,以探索新技術的教學應用,如美國、澳洲、星加坡等國家。與此同時,我們亦不得不承認,平板電腦成為新興的教學媒體有著其獨特之優點,而引入其於學前教育中也是為了未來教育,有利於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並促進教學效能。
何謂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 (tablet personal computer),是一種以觸控式螢幕作為輸入裝置的小型個人電腦,使用者可以觸控筆、數字筆,甚至是手指觸控來操控輸入而非傳統的鍵盤和滑鼠。由於內建的手寫辨識、語音辨識和虛擬鍵盤等進行操作,比傳統電腦簡單易用和方便攜帶。
平板電腦的特點
  程少華 (2012) 指出,平板電腦具有超大的彩色觸控屏幕,能夠任意地改變字體大小或類型,可以連接無綫網絡,提供瀏覽互聯網、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和照片、播放音頻或視頻、玩遊戲等功能。使用者更可以透過不同系統之網絡程式商店下載各種免費或付費的應用程式 (apps) ( 唐玄輝、蔡艾靜等,2012)。平板電腦基於多點觸控板的原理,簡單直觀,對幼兒而言容易操作,僅需要透過小肌肉和大肌肉的配合實現基本觸控的效果。常見的六種基本觸控手勢,例如輕觸,雙擊輕觸,長按,掃動和縮放手勢都較容易讓幼兒操作。這與幼兒成長歷程中的手指操控較為相似,例如用食指點擊,拖拉,掃動等動作。平板電腦不需要外接電源,其電池持久性也支持課程中的可行性,例如iPad 能夠支持無電源的情況下10 小時的使用。以下表一是從平板電腦與筆記型電腦的特徵去比較它們在教學上的優缺點。

表一 平板電腦與筆記型電腦於教學上的使用比較
  筆記型電腦 (Notebook computer) 平板電腦 (Tablet computer)
便攜性 體積比平板電腦略大,不便攜帶外出進行教學活動,且每次使用均需打開才能使用,不便幼兒單獨使用。 體積細小,攜帶方便和便利使用,配合幼兒小肌肉的發展,不用幼兒拿着較重的筆記型電腦進行學習,方便幼兒進行個別或分組活動,有利發展行動學習。
易用性 需要透過鍵盤輸入及滑鼠等設備,若幼兒不懂打字的話,則全靠老師協助輸入,不利於以兒童為主導的學習模式。 由於特別增設了手寫功能,可直接以手寫或點按輸入,而書寫後,透過軟體辨識 ( 類似PDA 之模式) 而轉換成字元或圖形,就算幼兒語言發展有限,不懂寫字也能透過繪畫形式或語音識別系統作輸入。
即時性 雖可透過連接上網進行即時搜尋,但由於課堂時間所限,筆記型電腦開機需時較長,不便即時上網進行搜查檢索。 開機速度較快較方便,對於幼兒所提出的疑問可即時上網搜尋跟進,並能即時解答,能滿足幼兒天生好問的特性。
功能性 含多媒體功能,老師可配合課程需要利用其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且利用鍵盤輸入,較方便老師製作電子化教具及教案等文件。 與筆記型電腦一樣含多媒體功能,包括上網、電郵、看影片和文書處理等,方便幼兒當作電子書及電子書包使用。此外,部份平板電腦具拍攝相片及錄像功能,教師或幼兒都可進行拍攝或錄影等記錄,此乃筆記型電腦無可取替的優點。
教育性 只要連上網路,網絡世界將有許多不同的網頁或教學資源,可供教師或幼兒使用。 可集中於專門下載應用程式與遊戲的Apple app store 或Sumsung apps 進行搜尋,教師更可按需要搜索到許多適合幼兒的免費應用程式與遊戲配合教學。

文獻探討
平板電腦與幼兒學習的關係
1. 激起幼兒的主動學習動機

  傳統的幼兒班房所採用的教學媒介大都是靜態而欠缺趣味性和遊戲性,大部份幼稚園都以紙本教學為主,較難實踐以兒童為主的教學模式。然而,許多學者均指出遊戲對幼兒是一個理解世界的工具,喜愛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他們在遊戲的過程中探索可能發生的經驗,並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 ( 曾韻如、黃奕誠等,2012)。事實上,平板電腦所含的多媒體功能,創造新型的互動學習經驗,連接網上軟件商店就可即時下載上百款好玩且具學習意義的應用程式或軟體,以遊戲為媒介強化幼兒的學習動機與滿足感,讓教學也可以和遊戲一樣生動、活潑和有趣,從而達致預期的學習目的。教師亦能透過平板電腦科技的融入,令幼兒透過有趣的語文、數學、繪畫等活動,能在親身的體驗與操作下內化學習(Shifflet & Toledo ,2012),有利於教學上的模式轉向。
2. 增加教學彈性和靈活度
  根據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簡稱NAEYC, 2011;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簡稱ISTE, 2007) 所言,幼教老師若能積極的尋找一個適合將科技融入教學的方式,對於幼兒數學邏輯、社會情緒、語文等方面的發展與幼兒創造力的提昇都會有很大的助益,而會靈活運用不斷進步的科技與工具,更將是兒童日後長大所需具備的能力。因此,該會提出了五種融入方式:
1. 電腦應該設置在教室中而非孤立於電腦教室。
2. 將科技整合到平日的教室活動中。
3. 選擇課程內容豐富軟體來進行教室活動。
4. 使用科技整合跨領域的課程。
5. 延伸課程,用科技提供新的方法和觀點(方顥璇、廖衾儀,2005)。

  幼兒教師若能恰當地應用平板電腦融入教學,就能達致以上五種融合方式,其輕便的特點令課堂不用再侷限於固定時間、空間和地點,不再只孤立於電腦室內進行,進而大大增加教學彈性,讓師生間的教與學可隨時隨地進行,易於將科技整合於日常教室活動中,令致學習更具成效。此外,網絡上應用程度的多樣化,可視為大型教材庫,做為補充教材來進行教學,有助整合跨領域課程。因此平板電腦將會是其中一種愈來愈多運用到校園內的科技設備 (Garland, 2006)。
3. 促進幼兒主動參與學習
  Shifflet & Toledo (2012) 認為3 至6 歲的幼兒能很快地學會使用平板電腦作為一種媒介來表示他們的想法和學習,透過其多媒體特性中的影像、文字、音樂、語音等具有聲光、色彩、動畫等多采多姿的媒體內容,有助於認知基模的建構、同化與調適,對學習大有幫助。此外,就建構論所言,教學應盡量安排一些實際的學習情境,給幼兒有機會去經歷真實的世界,去操弄實際的學習活動,幼兒才會主動参與學習 ( 陳啓榮,2006),而平板電腦具有虛擬教學的特性,可將部份幼兒未能親身體驗的現象或實驗透過虛擬的方式呈現,讓幼兒對所學的內容更了解。除此以外, 平板電腦的觸控手寫模式能易於操控掌握,相比運用傳統電腦來說,幼兒更容易主動及獨立地運用,並增加使用它來創建和表達自己的思想 (Couse & Chen,2010)。
4. 增加幼兒間之互動合作機會
  資訊科技融入幼兒學習活動, 可增進幼兒正向社會發展能力與態度,支持幼兒同儕在資訊科技融入學習環境的互助性與合作性,學習團隊合作與對話溝通來提高社群學習之自我實現 (Hyun, 2005)。幼兒同儕喜歡相互觀摩電腦遊戲的操作,當他們一起使用平板電腦進行學習時更會增加意見分享和交流的機會,還會互相協助尋找好玩的應用程式(Shifflet & Toledo, 2012),並以正向回饋方式來呈現遊戲操作過程的社會行為,接納同儕情感支持並表現更有自信,引發同儕正向情感支持的社會行為 ( 廖晨鈞、林聖曦,2010)例如: 相比傳統的美藝創作活動,幼兒較少共同創作同一幅圖畫,但運用平板電腦中的繪圖應用程式,幼兒則較多互動合作機會,亦更願意與同儕合作共同創作 (Shifflet & Toledo, 2012) 。

實際運用平板電腦的經驗
1. 使用平板電腦進行創作活動

  許多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曾有手指畫 (fi nger painting) 的經驗。手指畫的優點在學術研究中曾受廣泛認可,學者們早在40 年代的研究中就開始關注手指畫對幼兒發展的幫助,研究發現幼兒透過手指畫可以宣洩情緒,能夠幫助用簡單的畫畫技能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Arlow and Kadis,1946)。手指畫簡單容易操作,但是在實際幼稚園環境中,卻經常碰到環境和材料方面的限制,手指畫不能隨時隨地的進行。如今,使用平板電腦中的繪畫程序,幼兒可以直接用手指在屏幕上操作手指畫的功能,而其中的技術除可以完成手指畫的功能以外,還添加了各種不同的藝術效果,令幼兒用手指便可以實現不同的有趣畫作。例如 Android 的“ Markers”軟件,支援多款畫筆效果。在畫板中還可以選擇「後退」,「清除」等功能,令幼兒可以透過簡單的點擊屏幕和直接使用手指「塗」,「畫」,「變形」,「選擇顏色」甚至還有「特效」等功能。以下情形中,平板電腦不僅可以幫助能力不足以控制筆畫圓圈,或精確操作鼠標的幼兒可以自行在屏幕中自由創作。另外,作品容易儲存和分享,可以提供許多機會讓幼兒有機會回溯。

圖一:創作聖誕樹

圖片資料來源: 上水惠州幼稚園(分校)
幼兒年齡:5-6 歲 時間:15 分鐘
主題:聖誕樹
應用軟件名稱: Markers ( 免費)

  教師在活動前示範應用軟件的使用,之後幼兒直接用手指在平板電腦上繪畫。參與的幼兒大多表現興奮, 表現出很高的參與程度。應用軟件的程式設計適切,將常用功能例如顏色顯示在頁面,只有少數進階功能隱藏,讓學生容易操作,亦可鼓勵多嘗試用不同顏色、筆跡和效果;比起一般紙筆繪畫,電子畫板的「擦膠」 及「 復原」功能有助幼兒多次嘗試,亦可在繪畫過程中更改或刪除圖案,尤其是「復原」的功能,可以讓幼兒回復到上一步或之前的步驟,令幼兒可以有機會重建和修改自己的經驗。此外,在畫畫的過程中,幼兒可嘗試不同的效果,透過「復原」後再重新嘗試和呈現新的效果。這是傳統紙筆繪畫和用鼠標畫畫所不能達到的,而傳統的繪畫活動中,幼兒每次一般只能完成一個畫作,而用電腦時操作鼠標畫畫對幼兒的小肌肉水平亦相對較高,所以較難實現複雜的畫面。以下列出以平板電腦進行繪畫創作的優點:
• 可隨意調節使用畫筆的效果
• 可選擇顏色的喜好
• 個性化的表達方法,發揮創意
• 畫畫過程中可表達自己的情緒
• 只需要很少的技能,讓小肌肉發展未完全成熟的幼兒可純熟地操作
• 安全性高,工具容易操作
• 可與同伴合作完成
2. 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探索及記錄周圍世界的能力
  平板電腦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很強的便攜性,這大大增加幼兒主動學習和操作的機會。幼兒更可隨時隨地使用平板電腦來搜尋互聯網上的資料和使用攝像功能記錄周圍環境中所發生的事情,這對於擴展幼稚園的課程內容有著重要的支持作用。例如將平板電腦融入戶外、參觀和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均可讓幼兒靈活地探索周遭世界。如以下圖片所顯示的教學情景中,幼兒攜帶平板電腦到濕地公園進行戶外參觀。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安排幼兒進行討論活動,如幼兒提到對某生物有興趣,教師可即時幫助幼兒從網上查找資料。在幼兒有興趣和動機去了解周圍事物時,透過平板電腦作為平台可以滿足幼兒好奇心和探究的意願,幼兒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 (Copple & Bredekamp,2009)。此時, 平板電腦對於幼兒而言猶如一個視聽結合的互動資源庫,可即時提供鷹架,滿足幼兒好奇心。教師的角色由傳統課堂的信息傳授者轉化成為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幼兒的角色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信息的獲得者,能夠透過查找與濕地公園中相關的動物和植物關聯的網頁,影片,文字資料,圖片等。
  另外,幼兒也可獲得操作平板電腦的機會,在探索過程中隨機的記錄相片、影片或錄音,此時平板電腦又可以發揮其作為資訊科技工具的作用,幫助幼兒建構知識。透過幼兒所收集的材料,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幼兒觀察世界的角度,可讓幼兒分享自己所觀察的興趣。實際經驗中,幼兒所觀察的角度都有其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獨特的發現。有的幼兒喜歡濕地公園中的動物,有的幼兒喜歡記錄各種不同的植物,或者某一類獨特的食物,在分享活動中亦可讓學習者有更多合作機會,互相分享探索的歷程。

圖二:戶外平板電腦的情景
幼兒年齡:5-6 歲 地點:濕地公園
運用平板電腦的功能:網絡搜尋資料,攝像

圖片資料來源: 青衣商會石蔭幼稚園

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探索的優點:
• 便攜性強
• 提供即時上網的機會
• 可提供和儲存視覺、聽覺、文字等多媒體資料
• 幼兒可親自操作進行拍攝,錄影及錄音等功能
• 幼兒與資訊科技的互動性增強

3. 使用平板電腦提高幼兒的語文及溝通能力
  平板電腦可以安裝不同的應用程式來擴展內容。隨著應用程式的普及,越來越多有趣的應用程式可以用於教學活動中提升幼兒的語文及溝通的能力。幼兒可以自行透過平板電腦閱讀大量兩文三語的有聲電子圖書及遊戲化的溝通應用程序。有別於傳統的學習材料,多元化的應用程序給予幼兒各種多元化的互動機會,功能包括配音,動畫,繪圖及書寫工具,互動練習如連線等,幼兒可與學習內容進行互動。此外,平板電腦還可以靈活的設計書寫活動,另幼兒可以將書寫變為主動經驗的建構,例如圖片揮春的製作及「春」字的書寫,可以讓幼兒配合不同的圖畫書寫文字。根據幼兒讀寫萌發經驗,提供適切的情景,讓幼兒有適切的文字環境,培養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 陳淑琴,2000),平板電腦提供有趣的書寫方式,例如動畫提示書寫,筆順演示,字形演示配合圖畫演示等,讓幼兒可以將枯燥的操練和遊戲結合,令學習過程更加有趣。傳統的電腦程序缺乏互動的元素,令活動過程單調操作,而現今的互動媒體可令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增強溝通和互動的能力,例如應用軟件“Talking Cat Tom”( 見下圖三),可讓幼兒與一隻名為“Tom”的貓進行對話,軟件記錄幼兒的語言,再透過重放 (repeat) 的功能來展示幼兒的話語。

圖三:使用平板電腦進行語文活動

圖片資料來源: (a) 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b) Talking Tom Cat app screenshot

建議和總結
  以上的使用經驗,僅為香港幼兒教育中平板電腦的部分情形。平板電腦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新興教學工具走入課堂,從正面的角度能夠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機會,然而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形式,更不能取代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角色。筆者們相信,平板電腦輔助配合極有價值的真實性和探究性活動將會豐富幼兒的學習經驗,提供更多創新的機會。故幼師在編排教學活動時應全面關顧幼兒的不同學習經驗,盡量運用平板電腦補足傳統教學上之不足 (Shifflet,2012; Couse & Chen,2010) 及發揮創意。現在平板電腦在幼兒教育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實踐者應更加綜合考慮幼兒的需要以及實際學校活動的環境,因應幼兒的發展和課程的內容來選擇最適切的媒體和教學策略。如使用不同操作系統iPad 和 Android 大致上操作相同, 但在應用程式方面有部份不能在兩個系統共享。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因系統設計原因,只有Android 可以瀏覽Flash, 所以購買前要考慮學校實際情況,包括平板電腦的尺寸,學校的網絡環境,如是否有Wifi 等硬件條件。Bales(2011) 提出在幼稚園學習活動中使用平板電腦應留意以下幾個方面,其中包括選擇關注平板電腦的適切性,幼兒學習中需要平衡各種多元化的經驗,以及成人在使用時的角色:
• 尊重幼兒的發展適應性
• 確定平板電腦在學習活動中適切性
• 當作是多種學習材料中的一種
• 用於探索和發現過程
• 用於合作學習的過程
• 讓所有幼兒都有機會接觸
• 應在成人的輔助下使用
  作為專業幼師,我們應懂得為幼兒選擇最適合和健康的平板電腦軟件教材,至於如何選擇將是未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關於選擇應用程序的研究還很有限,許多研究者開始探索各種類型的應用程序對於幼兒學習成效,但仍未有綜合的評述。筆者建議可參考二零一二年 NAEYC 所提出的幾個軟體評價原則去揀選,比如軟體是否開放,是否能讓幼兒自己作出決定;是否包含各種感知、聲音、音樂、動畫等多元化的形式;是否反映幼兒的已有經驗並以這些經驗為基礎;是否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密切相關;是否能引起幼兒興趣等方面。在選擇應用程序時,教師不單需要留意選擇應用程序的內容,更需要從操作的角度考慮幼兒的能力和具體使用的環節,這也是未來研究中需要關注的內容。
  另一方面,目前雖然並未有研究顯示幼兒應用平板電腦會造成健康上影響,但課堂上使用平板電腦所帶來的健康問題也應值得教師們注意,這也是未來教學和研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例如,長期低頭使用亦容易造成腰頸等肌肉的勞損問題和引發幼兒的視力問題。因此,我們在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的同時,更加需要去探尋和培養教師和幼兒健康的使用方法和態度。

參考資料
• 方顥璇、廖衾儀 (2005)。資訊科技融入幼稚園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8(1),117-150,取自 http://academic.ntue.edu.tw/ezfiles/7/1007/img/41/18-1-18.pdf
• 曾韻如、黃奕誠 (2012) 。結合感知玩具與電子書於兒童學習之互動設計,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Content, Tainan,台灣,取自http://140.133.9.41/flash/ICDC2012/paper/H_05.pdf
• 陳啟榮 (2006)。建構式教學的涵義及其在教育上之啓示。台灣研習資訊,23(2)。
• 程少華 (2012)。基於ipad 的教學改革初探,教學月刊。中學版,1,47-49。
• 陳淑琴 (2000)。幼兒語文教材教法。全語文教學觀。台北:光佑。
• 陳儒晰 (2012)。資訊科技融入幼兒學習活動的教學互動、同儕學習與專業認知之探究。教學科技與媒體 ,101,2-22。
• 廖晨鈞、林聖曦 (2010)。幼兒在電腦區正向的情意表現之研究, 兒童與教育研究,6,69-104。
• 唐玄輝、蔡艾靜等 (2012) 。運用前瞻ICT 技術增進跨代溝通之前瞻概念介面與服務設計研究成果報告( 精簡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 台灣, 取自http://ir.lib.ntust.edu.tw/bitstream/987654321/20726/1/NSC99-2218-E011-026 運用前瞻ICT 技術增進跨代溝通之前瞻概念介面與服務設計.pdf
• Roopnarine, J. & Johnson, J.E. (2009). Approaches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Merrill Prentice Hall.
• Bales, D (2011). Using technology tools to support preschoolers’ hands-on exploration. NAEYC annual conference, Florida, 2-5 Nov, 2011.
• Blagojevic, B., Brumer, H., Chevalier, S., O'Clair, A., & Thomes, K. (2012). Touch AND grow: Learning and exploring using tablets.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6(1), 18-21.
• Couse,L.J.,& Chen,D.W. (2010). A tablet computer for young children? Exploring its viability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43(1), 75-98.
• Copple, C., & Bredekamp, S. (Eds.) (2009).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 (3rd e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 Garland, V. E. (2006). Digital literacy and the use of wireless portable computers, planners,and cell phones for K–12 education. In L. Hin & R. Subramaniam, (Eds.), Literacy in technology at the K–12 level: Issues and challenges (pp. 308–321). Hershey, USA: Idea Group Publishing.
• Hyun, E. (2005). A study of 5- to 6-year-old children’s peer dynamics and dialectical learning in a computer-based technology-rich classroom environment. Computers & Education, 44, 69-91.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 (2007).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The next generation. Retrieved on March 12, 2013, from http://www.iste.org/inhouse/nets/cnets/students/pdf/NETS_for_Students_2007.pdf
• NAEYC (2012). Technology and interactive media as tools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 Retrieved from http://www.naeyc.org/content/technology-and-young-children
• Shifflet, R., Toledo, C., & Mattoon, C. (2012). Touch tablet surprises. YC: Young Children, 67(3), 36-41.

〔本文原載於香港教育學院《Hong Kong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香港幼兒學報》 Volume 12 Number 1, July 2013, PP.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