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香港
Hong Kong
香港
Hong Kong
澳門
Macau
香港
Hong Kong
澳門
Macau
登入
Login
登入
Login
登入
Login
忘記密碼
Forgot password?
首次登記
活動情報
Events
小學
Primary
中學
Secondary
幼稚園
Kindergarten
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小學
Primary
中學
Secondary
幼稚園
Kindergarten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產品目錄表
Catalogue
參考資料
Reference Links
官方機構(本地)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Local)
官方機構(澳門)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Macau)
官方機構(海外)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Overseas)
教育機構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文化藝術
Culture & Arts
教育文摘
Educational Digest
關於我們
About Us
公司簡介
Company Profile
合作伙伴
Partners
客戶服務
Customer Services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營業員資料
Sales Team Info
預約營業員
Appointment Request
書局資料
Bookstore Info
首頁
學與教資源中心
現代教育通訊
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108期
前期教訊:
現代教育通訊115期
現代教育通訊114期
現代教育通訊113期
現代教育通訊112期
現代教育通訊110期
現代教育通訊111期
第109期 2015年12月號
第108期 2015年09月號
第107期 2015年04月號
第106期 2014年12月號
第105期 2014年09月號
第104期 2014年04月號
第103期 2013年12月號
第102期 2013年09月號
第101期 2013年04月號
第100期 2012年12月號
第99期 2012年09月號
第98期 2012年04月號
第96+97期合訂本 2011年12月號
第95期 2011年04月號
第94期 2010年12月號
第93期 2010年09月號
第92期 2010年04月號
第91期 2009年12月號
第90期 2009年09月號
第89期 2009年03月號
第87+88期合訂本 2008年12月號
第86期 2008年06月號
第85期 2008年03月號
第84期 2007年12月號
第83期 2007年09月號
第82期 2007年06月號
第81期 2007年03月號
第80期 2006年12月號
第79期 2006年09月號
第78期 2006年06月號
第77期 2006年03月號
第76期 2006年01月號
第75期 2005年09月號
第74期 2005年06月號
第73期 2005年04月號
第72期 2005年01月號
第71期 2004年10月號
第70期 2004年06月號
第69期 2004年03月號
第68期 2003年12月號
第67期 2003年09月號
第66期 2003年06月號
第65期 2003年03月號
第64期 2002年12月號
第63期 2002年09月號
第62期 2002年06月號
第61期 2002年03月號
第60期 2001年12月號
第59期 2001年09月號
第58期 2001年06月號
第57期 2001年03月號
第56期 2000年12月號
第55期 2000年09月號
第54期 2000年06月號
第53期 2000年03月號
第52期 1999年12月號
第51期 1999年09月號
第50期 1999年06月號
第49期 1999年03月號
第108期《現代教育通訊》
本期教訊目錄
下一篇
「通識」能否「通通識」?
如何避免「通通不識」?
■
現代智人
自2009年起,香港推行的新高中課程將「通識教育科」列為必修科,在香港中學文憑試中,和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並為四個升讀大學必須應考的核心科目。如果連同初中的綜合人文知識(姑稱為「博識」),則由小學至高中,此門課程終於系列化:常識—博識—通識。
高中通識教育因必修、必考而地位陡昇,身價百倍。其課程涵蓋六大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當局原想經由此種「通識」一科的教育,令學生對個人—本港—國家—全球,乃至醫療、生物、科技、能源、環境有概括的了解,務求達到「文中有理,理中有文」,以培養識見多樣、獨立思考、全面發展的未來公民。唯其理想雖甚高遠,然一經實踐與現實相距頗遠,並飽受垢病,甚或被人將「通識」譏為「通通唔識」。
筆者不打算詳列坊間的諸多意見,僅就個人視野指出兩點:
首先,推行「通識」為求培養通才,卻易取代或排斥其他學科,如社會、經濟、歷史、地理、科學等等。由通識單元內容所含可見,其知識須上知天文、下及地理、縱貫古今、無所不包。一個缺乏各科紮實基礎知識的中學生,對此是難以「通通識」的。試想不了解近代的政治、工業革命,如何一下子漫議全球化?不知道古代中國乃至十年「文革」史,又怎能奢談現代中國?然而由於常識—博識—通識系列的確立,初中的經濟與社會、地理、歷史諸科均相形見拙或減時削科,原來頗為重要的中國歷史科,更因通識的必修必考而「門庭冷落」。是故,如何平衡通識教育與其他基礎教育科目的關係,是個大問題。
其次,通識教育科既屬必修必考,但其教材卻無須送審,教學也難以擺脫應考的巢臼,易造成學生認知無統一的基本要求、考試無統一的評分標準。尤其是當前社會撕裂、是非各異,如法制與民主關係之結論就千差萬別。此外,因時勢要求日變,又不必送審,也會造成出版社年年補供資料、兩三年出一版書等實際問題。
有關通識教育科的諮詢工作一直在進行。不論將來是否改為必修,其教材是否須送審,在現行政策不變的前提下,如何作些補救工作,令「通識」避免「通通不識」呢?拙以為,教師幫助學生物色較好的教材是至關重要的。
一套好教材,自然應做到知識廣泛簡明,立論客觀中肯。同時,在好課本背後,更應有一個好智庫為其後盾。說到現代中國和全球化,人們接觸時事經常遇到許多難題,例如G7、G8何指,G20或G2呢?前一段常見有「亞投行」(AIIB),它與「亞開行」(ADB)或「亞太經合組織」(APEC)甚至TPP,又有何區別?至於「北約」、「歐盟」、「獨聯體」、「歐亞經濟聯盟」,「上合組織」或「金磚」諸國,乃至「達沃斯論壇」、「博鰲亞洲論壇」、「香格里拉對話會」、「香山論壇」,以及IS組織和其背後的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分野,也常是一頭霧水。像本刊本期現代智庫所載的〈國際組織及世界宗教、民族分野〉(中外歷史、通識學習資料)一類,就能一一為大家解難排紛。
希望本港的通識教育能逐步改善,更上一層樓!
本期教訊目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