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99期 前期教訊:
第99期《現代教育通訊》
 中文不難學
馬顯慈 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

  學中文不難。香港具備良好語言環境,要學好中文並不困難。這是一個使用中文的地方,人每天耳聽眼見的都是中文資訊,學習機會很多。香港社會基本上已具備了學習語言的條件,聽、說、讀三者皆有。以中小學生為例,除了在學校上課學習中文,也可以透過日常生活所接觸之事物學習中文,報章、雜誌、街招、傳單、廣告、傳媒廣播、互聯網頁、手機短訊等等,無不是學習材料。處處是學習中文的機會,能好好把握,學好中文並不難。

  從溝通而論,聽、說、讀、寫四項最為重要。聆聽、閱讀是接收訊息,是溝通基礎。除非先天有障礙,聆聽與閱讀能力一般皆可通過後天培養而提升發展。說話與寫作,則和語言、思想表達相關,屬主動性溝通能力,也是一種輸出,即是將已有的認知、感受表達出來。寫字就是將腦中對字形的記認資料描畫出來,寫句子是將腦中的語言以詞字組合整理。書寫一旦處理不當,與語言表達規律有所乖違,就會難以讓人理解,而阻礙溝通。由此可見,輸入直接影響輸出。學習語言是先吸取、接收、貯存,然後將有需要的提取、呈示出來。聽、讀,是學習語文的常用方式,是吸取知識的重要方法。說、寫,同樣是學習語文的常用方式,是傳情達意的重要能力。

  聽、說、讀、寫四項最為基礎,需要備有的語言材料是詞匯,小孩學語言就是由積累詞語開始,通過與人接觸學習表達和溝通。生活經常要與人溝通,談話是聽與說的最普通訓練。閱讀與寫作要求較高,初學者詞匯不豐足就較難應付。閱讀內容一般由句子組成,沒有身體語言輔助理解。寫作難度最高,此關乎組織、整理的能力,若要處理豐富而複雜的內容,必須具有良好的駕馭語言文字能力。

  學中文易,要學好則難。香港是一個粵方言區,要掌握好粵語的語音比較困難,粵語有九個調,當中包括了三個入聲調。然而,普通話只有四聲(連同輕聲計算有五個),入聲字早已派入平、上、去三聲調之中,也很難找出有系統上的相關對應。例如,普通話的卷舌音、低升調之類,南方人先天沒有,要掌握有一定難度。然而,從語法方面來看,一般研究皆發現粵語與書面語兩者之差異不大。從語句來說,粵、普之句型結構基本上分別不太大。詞匯方面則差異較大,方言詞與書面語有較多不同。香港所用的詞匯比較複雜,除廣州話方言詞,又有文言詞、外來詞(音譯的外來詞如巴士、的士、士多、多士等經常使用)。此外,還有次文化用詞、暗語、生造詞等。此類在香港社會中特有的詞語,當然與合乎規範的書面語詞語不同。要學好中文,應多注意哪些詞匯不合標準,要學會避免使用不合乎規範的詞。多閱讀用書面語寫的文章,記着合乎規範的用法,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提升語文水平方法。

  學好中文難,要能精更難。中國語文科的相關知識所涉及範疇甚多甚廣。中華文化歷史悠長,見諸文獻典冊,如明代《永樂大典》、清代「四庫全書」,經子史集,各門各類,其所包藏之文化、文明智慧,精深邃奧,龐雜廣博。中華典籍之繁多博大,任人窮畢生精力也沒可能全部讀過。上文談及要學好中文,可以從輸入、輸出兩方面入手。輸入可以由閱讀開始,閱讀能打好知識基礎,提升個人學養。然而,閱讀不是隨便的讀,要找合乎自己語文水平的來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高小、初中學生為例,最好能夠養成經常閱報的習慣,通過廣泛閱讀,認識各種文體的寫作技巧。報章內容豐富,包羅萬有,新聞消息、社評、報告、散文、廣告等,無不是好教材。事實上,報章文字並不算艱深,內容又多與現實生活相關,容易引發閱讀興趣,加上資訊較新,時代感強,每天都閱讀自然有好處。此外,經典的文藝作品,如詩詞韻文、散文、小說、戲劇、寓言、童話等體裁,其主題、立意、構思、形象、用字造句等等,皆經過一番精心提煉鑄成,蘊含高度藝術精華,多閱讀文學作品對提升個人修養、洗滌心靈、發展思維,當然更有益處。

  寫作就是輸出,即是將閱讀所貯存的,在日常經歷及感受過的,通過文詞字句組合呈示出來。學生寫作不好,原因不一定個人感受不足,也不一定表達有困難,很多時與是否認同寫作的意義、沒有創作動力相關。當寫作成為一種被迫而為、被評分、要限時完成的課業時,就很難說有意義,不是自發的寫作自然也難有佳作。然而,從創作心理而言,寫作能增強個人自信,主動參與寫作能切實地體會到創作的意義。寫作能鍛煉思考,啟發創意,訓練組織力,鍛煉與人溝通技巧。至於閱讀與寫作,兩者當然和語文能力息息相關,須互相配合發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做閱後寫作,撰寫個人意見或感受,然後交給同儕閱讀、評賞,彼此交流回饋,增加寫作興趣與滿足感。

  今天資訊科技發達,資源充足,網上具備了廣闊空間給人發展互動性質的閱讀和寫作,要學好中文的機會實在非常多。

 

參考文獻
于成鯤(2002)〈香港中學語文及寫作的改革建議〉,載於《語文教學》第14期,2002年4月。
何文勝編(2012)《面向多元化的語境:語文教育的反思》,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周漢光(2001)〈培養學生理解篇章主旨的能力與教學設計〉,載於《新世紀語文教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頁33-47。
周漢光編(1998)《閱讀與寫作教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武永明(1990)〈閱讀能力結構初探〉,《語文教學通訊》第9期(總140期),頁10-13。
祝新華(1993)《語文能力發展心理學》,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復文圖書。
張鴻苓(1988)〈寫作專門能力與基本能力的培養〉,載於王培光編《中學中文教學論集》,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頁207-211。
曹明海(2000)《營構與創造──語文教學策略論》,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楊瑞鯤、王渝光著(2010)《語言信息處理與語文教學現代化》,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楊銘朝編(2011)《中文寫作》,香港:天強出版社。
謝錫金(1984)〈中學生的寫作思維〉,《語文雜誌》第12期,頁41-54。
謝錫金(1986)〈寫作思維過程的研究〉,《語文雜誌》第13期,頁101-106。
謝錫金、岑偉宗等(1994)〈語文教學新嘗試〉,載於李學銘等編《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香港大學課程學系、香港應用語言學學會,頁441-448。
謝錫金、岑偉宗等(2000)《中學中國語文寫作教學設計示例》,香港:香港教育署輔導視學處中文組。
謝錫金、張瑞文(1993)〈中學中文科寫作題材的研究〉,載於李學銘等編《語文與語文內容》,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謝錫金、張瑞文(1993)〈中學生中文科寫作困難的研究〉,《課程論壇》第3卷 第1期,頁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