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音義比較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經驗中,不少教師都會遇上字形筆畫的問題。例如,巴士的「巴」字第四筆是「直橫」還是「直彎勾」,獎賞的「獎」字,下部從「犬」還是從「大」。要判別漢字的正確筆畫,字源考訂是主要方法之一。我們可以嘗試找出漢字的古字形,看看其字形流變和發展情況,進而決定其正確的寫法。
要考訂字源,有兩部工具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是由臺灣正中書局發行,1971年3月臺初版,1974年8月臺2版增訂本,1998年5月臺2版第11次印行,高樹藩編纂的《正中形音義大字典》(又2003年11月有增訂本,於網上Google books可閱覽);另一部是由湖北辭書出版社及四川辭書出版社聯合出版,湖北省新華書店及四川省新華書店聯合發行,1992年12月第1版,1995年5月第2次印刷,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徐中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縮印本)。現以比較方法介紹這兩本大型字典,見下表:
透過以上的比較可知,《漢語大字典》(縮印本)收字最多,而《正中形音義大字典》的解釋最有系統,兩者的缺點都是缺粵音注(不論直音注或粵音音標注皆缺),優點都是附有古字形,方便考查原義,以下嘗試根據這兩部字典查得的結果,解決「巴」字及「獎」字的字形問題。
查《正中形音義大字典》,「巴」的字形甲骨文為「」,小篆為「」,隸書為「」,行書為「」。屬指事兼象形字,甲骨文象人手受噬,受傷滴血的樣子,反映該人為「巴」所害;小篆「巴」字像蛇形,小篆之蛇尾下垂,隸、行書之蛇尾稍向上翹起。又查《漢語大字典》(縮印本),亦據《說文解字》解巴字為蛇,本義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蛇。由此證「巴」字第四筆的寫法以有「勾」較好,以合蛇尾之形。
獎品之「獎」,中文電腦倉頡輸入法純以現代字形割分,列下部為「大」,以方便輸入,亦符合隸書設字原意。查《正中形音義大字典》,「獎」字甲骨文及金文缺,小篆為「」,隸書為「」,草書為「」,行書為「」,屬形聲兼會意字,從「犬」,「將」聲,下部標出意義為「犬」,上部標出聲符為「」,即「將」字省去左下之「寸」字。據小篆解,原義為使犬咬人或物。至隸草楷體,因「將」字不省,故改下部的「犬」字為「大」字。又查《漢語大字典》(縮印本)亦據《說文解字》解作「嗾犬厲之」,又引《字彙》說此字入犬部,下從「犬」,後俗寫作「大」。若以小篆原意為準,正寫應是「獎」,下必為「犬」。俗字寫成「大」亦通,但已屬省略轉形,不符原意了。
二、部首編排比較
利用字典和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閱讀,是香港小學課程常見的中文教學課題之一。我們查字典,最常用的就是部首檢字法。香港的小學語文教師對部首檢字法絕對不會陌生。教師往往會配合字詞教學,向學生介紹文字的部首。當學生熟識漢字的部首,便能得心應手地從字典、詞典中檢索漢字了。
上面,我們給大家比較過兩本分別由臺灣和內地編纂的字典的體例,現在進而專論這兩本工具書在部首編排上的差異。
所謂部首,一般來說,就是指漢字的表義偏旁。據施宣圓等編《中國文化辭典》所講,最先編字典的人,在分析漢字形體結構的同時,把相同的表義偏旁歸納出來,經分類之後,列於其所統屬文字之首,就是「部首」一名的由來了。故此,在中文字典裏,部首就是屬於同一表義偏旁的部目。東漢許慎編《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以小篆的字型為標準,分析字形的結構,把具有同一個形旁的字歸在一起,稱為一個字部,是為部首的起源。有時,不同的字典編纂者對部首的畫分都有不同。如《說文解字》共分540部,《字彙》和《康熙字典》是214部,1979年的《辭海》(修訂本)列250部,《漢語大字典》為200部,《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為194部(剔除部首之變形、重複者)。現在用表列方式比較後兩部字典的部首編排情況。下表《漢語大字典》簡稱《漢語》,《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簡稱《形音義》。
從以上的比較可知,不同字典的部首數量不同,部首筆畫區分多少有出入,更重要者,不同字典對部分文字歸部不同,當教師需要檢索多種字典時,會感到不便。解決方法是翻檢多個可能的部首,直至找出要找的字頭為止。只要經常翻檢字典,純熟以後,自能得心應手。香港出版的字典,如《中華新字典》、《商務學生字典》等,有兼收《漢語》及《形音義》的部首,如
等都有(也有不同者,如沒有匯部),教師可先從這裏入手。
註釋:
漢語大字典早於一九八四年編成初稿,一九八五年分卷定稿,陸續出版。縮印本根據原《漢語大字典》八卷本縮製而成,並作過訂正,筆畫檢字表亦重新編排過,以方便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