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92期 前期教訊:
第92期《現代教育通訊》
專家和你分享經驗

「小學普通話科的教學實踐」講座紀要

王寧 王立軍 齊元濤 教授

 

  二○一○年季春,北京師範大學三位專家王寧教授、王立軍教授及齊元濤教授專程從北京來港,出席本社4月17日假生產力促進局大樓舉辦的小學普通話科教學講座。

  一直以來,三位教授都非常關心香港小學普通話科教學的發展。是次講座上,他們分別圍繞三個主題同出席的老師們一起分享心得。

 

香港小學普通話教學方法

─ 王寧 教授 ─

發音與正音

  發音與正音是一對互相伴隨的語音教學活動。學習普通話,在學習香港話沒有的音位發音時,不可能一下子正確地發出;加之受粵語原有發音習慣的干擾,必會帶來各式各樣的語音誤失;因此,發音需要指導,正音教學在普通話教學中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語音是從發音器官發出的。人們通過發音器官的活動指揮氣流,發出各種各樣的語音,語音是發音器官活動的產物。在發音器官中,可以主動活動的發音器官都在口腔裡。造成發音錯誤的原因,主要是學習者對這些主動的發音器官指揮不靈、運用不利。要使學習者逐漸適應並正確地發出這些音來,就必須對發音者的主動發音器官進行訓練。

訓練發音器官的特殊困難

  位於口腔內的發音器官,空間狹小,不過方寸之地;而且封閉在口腔內,發音者自己難以看見。

  這些器官無法觸摸,任何外部的作用力所不能及;教師的示範作用不能像肢體動作那樣使學習者直接感受到。

  發音是一種同時受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文化因素制約的複雜行為。除了由發音者自身來實現,別人無法施以助力,更不能取代。

  所以,發音器官的訓練比起肢體動作的訓練,有特殊的難度。

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語言是溝通師生、指導發音和提示正音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師只能通過教學語言來描寫語音的發音過程,講述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交代聽音和發音的對應關係,來指導學生操作。所以,在正音教學中,師生之間必須有一套共同的正音用語,形成共識,達到默契,以共同完成正音的任務。

正音教學語言的科學化和人文性

  正音教學必須科學化。只有在發音原理指導下的正音語言行為才是科學的、有效的。正音語言必須準確。

  正音語言必須人文化。讓小學生聽得懂,體會得到,與他們的生活相聯繫,能操作;真正建立了發音器官與有關語音的聯繫。

  找到感覺後,再經過足夠量的重複練習,就有可能自如地發出某個音來。

對主動發音器官和氣流的描述要點

‧ 位置。聲母的接觸部位,韻母中元音的舌位高低。

‧ 路徑。韻母的舌位移動路程,把握起點與終點。

‧ 形式。脣的開合度、圓度。

‧ 氣流。爆破、摩擦及其出口。

  上述四個方面,關鍵是抓住要領,準確表述。

以香港話的自然發音為講解的起點

  用香港輔音有的舌葉音找舌尖前音(z c s)、舌尖後音(zh ch sh)和舌面音(j q x)。舌葉音的部位在舌尖前音之後,舌尖後音之前。香港人「自然發出『資、此、寺』後,舌頭向前移一點,就是普通話z c s的部位;發『直、齒、室』後,舌頭向後移一點,就是普通話zh ch sh的部位。」

  用i找j q x。i 是高元音,香港人能夠發出,它的舌頭的部位與舌面音j q x很接近。區別是j q x是輔音,是有阻塞的。「先發元音i,把舌頭平著貼在上顎上,就能發出j q x。」「發舌面音j q x要注意不光是舌尖要上去,兩個舌邊也要同時上去,就能發出來。」

  用o找e。這兩個元音的發音差別就在是不是圓脣。香港人能發 o,不會發 e。先發 o,兩個嘴角向兩邊咧開,就能發出 e。

  用歎息聲找第四聲。第四聲是降調,香港沒有降調,表示惋惜、遺憾的歎息聲是由中音降到最低的,可以參考來找降調的感覺。

  器官圖是供專業人員理解的,過於理性,不必要利用來教給小學生,看圖反而增加負擔,發音器官長在人的身上,不要犯「鄭人買履」的毛病,自己有腳還要回去找鞋樣。直接用人的器官解釋方法最切近,即使要看圖,也要在口腔裡找到位置再看,才能看懂。

  教師的用語要準確,得其要領。例如:發舌面音用語要強調「平著抬起貼上」,還要著重訓練「舌的兩邊」。發zh ch sh不要用「舌頭向後翹」,要說「舌頭向後縮」……做好發音器官的教練,教師要特別體會發音器官的動作狀況。

語言準度和語言面貌

  練習發音時,要告訴學生,某個音廣東話和普通話的差異在哪裡。有些差異不影響意義表達,不必強調。拿聲母 h 來說,這是一個舌根擦音,發音時,舌根向軟顎抬起,與軟顎之間形成窄縫,讓氣流從窄縫中摩擦而出,聲帶不振動,如「航海」;香港話「航海」中的 h 與普通話的 h 發音很接近,但是廣東話的 h 摩擦部位比較靠後,窄縫也比較寬,摩擦不明顯。這種差異如果學生沒有感覺到,就不要強調。只強調影響意義的大區別。普通話訓練首先關注語言面貌,不要一上來就要求準而又準。有些過於北京味的要求不要太早、太苛刻地強調,例如「兒化」,不要過分強調。比如三聲連讀變調,那是自然語流音變,不要刻意讓學生改讀,只要熟讀體會就行了。不要把語言專業的語音學搬到普通話教學裡。

誤音的發現與矯治

  一旦發現發音有失誤之處,應該能夠敏感地判斷出發音失誤的原因所在:是發音部位不到位,還是發音方法不正確。找到導致發音失誤的病根,才能對症施藥,有效地引導學生一步步地向正確的發音方向努力。

  數量層次上的準確度,就是某一個音雖然發得不夠準確,但還不致於影響聽者對意義的理解,比如把 j q x 發得跟 z c s 三個字的聲母有點像。這類毛病屬於發音上有殘缺,不到位。不要急於一次性矯正。

  質量層次上的準確度,那就是把一個音完全發成了另外一個音,發生音位混淆。比如把 n(女)發成 l(旅),把 zh-ch(支持)發成 z-c (自此)等等,像這樣的發音失誤,就是我們要花大力氣進行矯治的地方。

教師的自我修養

  提高理論素養。分清語感自然形成和需要人為糾正的部分。

  提高語言能力。積累表述語言,使之準確、豐富、生動。

  提高聽力的銳敏性。分辨誤失的個性與共性。

  提高課堂的掌控力。善於從學習成就上提高學生的興趣。鼓勵一點一滴的語言改變,重視語言面貌的總體變化。

  小學以語感訓練為主,語理盡在不言中,普通話課興趣第一,熟練為要,改變面貌是重點,老師的理性認識要準確,融會在教學方法中,一定不要直接跟學生講音理,光會說道理不會訓練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普通話發音原理與發音方法

─ 王立軍 教授 ─

  在香港多年從事普通話教學的老師,都很清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哪些地方最難辨,比如:

‧ 聲母h k f分不清

‧ 聲母zh ch sh╱z c s╱j q x混淆

‧ 前後鼻韻母分不清

‧ 丟失介音

  出現上述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普通話的聲、韻母和粵語的聲、韻母相互之間不是一一對應。比如:在韻母方面,粵語裡並沒有普通話 e 這個音,只有與它相近的  音,所以粵方言區的學生說普通話時很容易以粵語  音代替 e。有些聲母雖然在普通話和粵語都有,但相互的對應關係並不整齊,像b p m f,粵普都有,但兩者包含的字的具體發音並不整齊對應。而有些粵音聲母之間甚至存在多對一的關係,像聲母zh ch sh╱z c s╱j q x,這三組普通話聲母對應到粵語裡,相當於「舌葉音」這一組聲母,而且,這一組「舌葉音」聲母在普通話中找不到發音方法、發音部位與之完全相同的。基於以上問題,就造成粵方言區的學生在學習普通話時遇到很多困難。特別是像這種一組對三組的情況,要把一組音分開三組去發,在具體區分的過程中就會遇上難題。

  那麼,怎麼去解決這些難題呢?

  要想很好地幫助學生攻克這些難關,把聲母區分清楚、發準各自的讀音,就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從發音原理和發音方法上把它們的關係弄清楚。不管聲母也好,韻母也好,發音的不同是由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兩方面造成的;要解決問題,也就要從這兩點入手。

  首先,一定要找準發音部位。事實上,口腔內各個發音部位可分為動靜兩類:「靜」的部位,如上顎,發音時是不動的;「動」的部位,如舌,這是在發音過程中非常活躍的一個器官。很多不同的音,實際上是靠舌頭的位置來調節的。在發音的過程當中,就是用活動的舌,跟口腔內部不動的上顎、上齒等去找位置,舌頭找準了位置,發的音就精確。如果找的位置有差錯,發出來的音儘管是接近,還不是地道。所以,活動的舌頭和不動的部位怎麼去相互配合,以達到精確的程度,可以說是發音過程中關鍵的一步。所謂:動靜配合,以動找靜。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學會自己認真地體驗,去感覺,用自己的發音器官試著配合,去訓練、感悟,而不是借助道具。其實道具比不上讓學生直接用自己的身體、器官去感悟,這樣學起來會更直接、精確。這就是說:仔細體悟,反覆訓練

  把這些原理弄清楚之後,再向學生展示發音部位圖,讓學生結合自己之前的訓練去矯正。通過發音部位圖,可以讓學生體會自己的舌頭放得對不對,用自己活動的舌頭去找靜止的相對應位置、「點」,看看是否合適。這個「點」的差別往往很細微,例如上齒背、上齒齦、上顎、舌面,如果用紅點把它標出來,點之間的距離都非常細小。正因如此,這麼細小的距離,要讓學生精確的找準位置,確實非常困難。如果他們的方音裡沒有這個「點」,就更加困難。

z c s

舌尖前音:舌尖與上齒背形成阻礙

zh ch sh

舌尖後音:舌尖與硬顎前部形成阻礙

j q x

舌面音:舌面前部與硬顎形成阻礙

圖一

  以上面三組聲母﹝圖一﹞為例,粵語本身並沒有這些發音,只有介乎z和zh之間的舌葉音。學生受了方音的影響,很容易找錯位置。必須讓學生弄清楚「點」在哪個地方,而它們之間的前後關係也要明確。

  提到zh ch sh的難點,教師有時會引導學生把舌頭捲起來唸,這其實是錯的。zh ch sh不是捲舌音,而是翹舌音。從上圖可見,舌頭是向前的,不是向後捲起。在普通話裡,真正的捲舌音只有一個,就是r。

  其次,要把握好發音方法。從不同的發音方法中找出區別,理清各種發音方法之間的關係。在關係中辨別勝於單獨講解,讓學生通過比較,進而辨識關係,學起來就會更容易。老師要學會使用聲母表﹝表一﹞。

表 一

  聲母表其實就是一個關係表。在這個聲母表中,有幾個影響發音方法的關鍵點:

(1)有無縫隙

  發塞音的時候,舌位這個「動」的部位是要跟「靜」的部位接觸合上的,發音時用比較強的氣流把阻礙衝開。而發塞擦音,一開始沒有縫隙,然後慢慢鬆開,讓氣流穿過;這跟塞音不一樣?,塞擦音是由塞音轉為擦音。發擦音一開始就有縫隙,讓氣流可以穿過去。因此,有沒有縫隙、甚麼時候有縫隙,一定要把握清楚。

(2)氣流強弱

  氣流強和氣流弱,形成送氣和不送氣的區別。

(3)聲帶振動

  聲帶振動不振動,形成聲音的清濁。把所有聲母放在上面的表中,關係就很清楚了。從這個表中找出一個聲母的位置,就知道它跟其他聲母怎麼區分。

  找準了位置、理清了關係,接著就是反覆練習。練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注意訓練自己的聽力,用耳朵去辨別,聽自己的發音跟標準音有甚麼差別。學生一方面要學會發音,另一方面要學會辨音。在講授普通話的發音時,必須要有理念和方法。

  學習韻母也是如此。普通話有三十九個韻母,這麼多的韻母,如果毫無先後順序、毫無邏輯關係去講授的話,學生一定會感到混亂。所以,首先一定要找到韻母之間的關係、理清學習的先後順序。學習韻母的關鍵,就是找準關係,理清順序

  順序怎麼整理呢?大家的做法基本一致,首先要學a o e,然後是i u =,接著把兩者組合,即ai ei ao ou,再引出鼻韻母,即an en ang eng ong。也就是說,上表中外圍最上列和左列是基礎,訓練好以後,其他韻母就迎刃而解。

  其他韻母可分為三個部分:

(1) ia ie ua uo =e

(2) iao iou uai ui(uei)

(3) ian in(ien) iang ing(ieng) iong uan un(uen) uang ueng =an =n

它們以﹝表二﹞的最上列和左列的韻母為基礎。

表 二

  但是,對於不同的方言區,可能會有不同的要求,根據不同方言區的特點,先後次序或會作調整。在粵方言區裡,學習者很容易丟失介音,比如di1n,往往會丟失i音,讀成了d1n。針對這一點,現代教育研究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紀現代小學普通話》一年級的順序稍作調整,教完基礎的a o e i u =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後,再以介音為線索安排:

(1) i介音

‧ia ie iao iou【一下冊第1課】

‧ian in(ien) iang ing(ien) iong

【一下冊第5課】

(2) u介音

‧ua uo uai ui(uei)【一下冊第6課】

‧uan un(uen) uang ueng

【一下冊第7課】

(3) =介音

‧=e =an =n【一下冊第8課】

這是根據粵方言區學生的特點而編成的。

  粵方言區學生學普通話的另一個難點,就是區別前後鼻韻母。教學時可以把ian in(ien) iang ing(ieng) iong uan un(uen) uang ueng =an =n抽出來,集中訓練。

  下面把前後鼻韻母作一比較:

-n的發音示意圖 -ng的發音示意圖

‧舌尖抵上齒齦

‧鼻中氣息較輕

‧舌根頂住軟顎

‧鼻中氣息較重

圖二

  前鼻音的位置比較容易把握,因為在聲母裡面已經有鼻音n了。ng的發音可能有點困難,粵語平常不發這個音,它是用舌根抵軟顎。在訓練過程中,有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可區分發音對不對,比如讓學生發一個音後舌頭停住不動,檢驗舌位放得準不準。

  找準了位置,把握了方法,能準確地發音之後,還要注意記字。就具體的字屬於哪個聲母或韻母的問題,也有一些記憶的竅門。例如,粵方言區的學生較難分清平舌音和翹舌音。在普通話裡,平舌音和翹舌音聲母的常用字約九百個,其中翹舌音字佔百分之七十,要記住那麼多字,確實不容易。下面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規律:

  第一,記無不記有。如韻母ua uai uang不與平舌音z c s相拼。

  第二,記少不記多。如z c s和en相拼的字極少,只有「怎、參、岑、涔、森」幾個常用字。

  第三,以聲旁帶字。漢語形聲字量很大,記住表聲的偏旁,可以類推不少字,如用「中」可以帶「盅、忠、衷、沖」等。但注意少數例外,例如「束」不能帶「速」。

  以上簡單介紹了關於發音的原理、發音的方法,以至記字的竅門。歸結為一句話:「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香港普通話教學重點

─ 齊元濤 教授 ─

  關於香港普通話教學重點,主要談兩個問題。第一,怎樣結合各個教學環節把重點突出?重點和非重點是相對的,找出了重點,加以突出,就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找到重點之後怎麼落實?

一、普通話教學觀

(一)「語感」比「語理」重要

  普通話科是一門重語感的課,也就是以培養語感為重點,語理或語言知識的講授為非重點。對老師來說,要清楚普通話教學的一些原理、方法,但是對學生來說,主要是操練的問題。語感是說話者對自己語言的一種規律性的直覺,這種直覺有時候用語言無法表達,我們在聽一句話時,都不是經過分析才能夠聽懂,這就是因為有語感。

  比如,前鼻音和後鼻音是廣東人說話的一個難點,是學習重點,學習的過程靠語感的養成。我的太太是廣東人,她的普通話說得很好,可是她有時候用拼音輸入法打字打不出來,就會問那個字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她能把那個字的音發出來,卻分不清屬於前鼻音還是後鼻音,那麼她是怎麼會說的呢?因為她長期在北方生活,習慣了,聽後經過不斷模仿便會說出來了,這就是語感。通過大量模仿而學會,但不一定能說出道理來。

  再比如「三聲連讀變調」的問題。兩個三聲字組成的詞,在發音時為了省勁,就會出現變調。如何才能省勁?第一個三聲字不要讀得太長,縮短過程,變成只讀後半段的升調。學生本身對普通話的四聲也許不是很熟悉,如果告訴他們把前一個字變讀第二聲這個理論概念,他們在遇到三聲連讀時就需要先停下來想一想原理,這就完全阻礙了他們說話。「三聲連讀」是為了說得更快、更省勁,學生停下來思考反而會語速變慢。其實連讀變調可以通過模仿學會。在《二十一世紀現代小學普通話》四上課本裡,有下面的表:

表三

  表中全是三聲字,可以組成二字詞或三字詞,學生利用這個表反覆練習就可以了。在日常生活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三聲連讀的詞,能集中訓練,多聽多說,就會慢慢地形成準確的語感。「海島」、「海港」這些詞,熟習之後,就可以不假思索地隨口正確地說出來。當然,學生的程度有差異,如果跟不上的,可以加以語理上的指導。

(二)「語音」比「語文」重要

  在普通話的課裡,要以語音訓練為重點,盡量避開語文課程的內容。普通話科的課時很少,如果把語文的內容也放進去,負擔太重。

  甚麼是語音的內容?甚麼是語文的內容?語音指聲母、韻母和聲調;語文方面,則包括怎麼組織自己的表達內容、怎麼使內容變得豐富等等。普通話是通過語音把表達的內容轉化,如果語文知識都能放在語文課裡訓練,普通話課的重點自然更突出。

(三)「說」比「讀╱聽╱寫」重要

  讀、寫、聽、說都需要練習,四個範疇都是校內考試的範圍;這一科沒有公開考試,四個範疇可靈活處理。從普通話訓練最終的目的來說,重點是「說」,所以訓練時需突出「說話」。上述範疇當中,朗讀、聆聽和譯寫是幫助培養語感的,多聽多讀,模仿讀音,慢慢地就會自然地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這很像學習書法的過程,多看名人法帖,當下筆時,成竹在胸,便能寫出漂亮的字。語音也是同樣的,當語感不足時,可通過朗讀、聆聽來加強,通過譯寫使完全由聽覺得到的語音變得有形可見,學習就會更明晰。

  怎樣確保說話重點的實現?一般而言,說話是隨機的,語音分佈無法預料。但為了讓訓練目標得到強化,還是有辦法的。比如,要是語音重點是「三聲連讀」,老師希望在學生的說話過程中糾正自然語流中的三聲連讀,就可以在設定說話題目時,預設一些三聲連讀的詞。以上述﹝表三﹞為例,可以這樣設定說話題目:讓學生在說話時用上一些三聲連讀的字詞,如:「海島」、「海港」、「海港美」等,這樣便能達到在說話中訓練重點的目的了。

  以上是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區分重點和非重點,使教學重心集中到普通話課應有的訓練內容上。

二、香港普通話教學難點、重點

(一)語音難點

  下面是香港學生在語音方面的學習難點:

表四

(二)語音重點

1. 三重循環

難點也就是重點,怎麼在教學上落實這些重點?《二十一世紀現代小學普通話》的教材採取了三重循環的方式,就是把所有聲韻調等語音知識作為重點,第一個循環(小一)是學習,第二個循環(小二、三)是複習,第三個循環(小四─六)是辨讀。反覆學習,完全符合語音學習的規律。

2. 著意強化

對於重點中的重點,如j q x╱z c s╱zh ch sh r,還需要特別加強。根據全套《二十一世紀現代小學普通話》課本的編排,j組聲母、z組聲母及zh聲母合共編了十六課。三個循環的分佈如下:

‧第一循環

j q x【一上冊第6課】

z c s【一上冊第7課】

zh ch sh r【一上冊第8課】

‧第二循環

j q x【二下冊第6課】

zh ch sh r【三上冊第1課】

zhi chi shi ri【三上冊第2課】

z c s【三上冊第3課】

zi ci si【三上冊第4課】

‧第三循環

j zh z【五上冊第1、2課】

q ch c【五上冊第3、4課】

x sh s【五上冊第5、6課】

r er y【五上冊第7、8課】

這樣安排就能保證突出重點和加強訓練,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揣摩,去模仿。

3. 反覆操練

「三重循環」、「著意強化」都是理念。這些理念能不能通過有效的方法實現?這都需要不同形式的反覆訓練才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