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需求轉變,教育的方向必須同步與時並進。在政府積極推動的課程改革下,各學科的教育方針也在不斷更新變化,其中數學科在小學階段的課程目標,既需要學生學習基本的數學知識,打好數學基礎,亦加強重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的探究、傳意、協作、推理、構思等能力,進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達致終身學習的目標。
在現行的數學科課程指引中,教師可得到每個學習範疇的學習目標和重點,教學策略及評估的建議,而有關當局亦鼓勵教師可因應學生實際的不同需要及能力,設計校本的教材及教學活動,以提高學與教的效益。就著配合有關數學教育的新趨勢,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進行了一系列的學科校本課程發展計劃,其中包括數學科,我們訪問了該校專責此項計劃的三位科任老師,分享他們推行此計劃所作的安排及在教學及教材上的設計理念。
|
三位數學科課程發展計劃的專責老師接受本刊訪問。左一徐麗珍主任、右二梁恆業老師以及右一蘇志偉老師,左二為青衣主恩小學鄧志鵬總校長。 |
課程發展計劃的理念
科主任徐麗珍主任表示,數學科所推行的課程發展計劃,著重發展學生的探究及解難能力,並透過合作學習培養小組討論的學習文化。除了關顧課堂中的學習內容編排,亦在校內建立了數學化的校園,營造學習數學的氣氛。此外,教師對學科的評估亦很重視,在計劃中制定了不同形式促進學習的評估。為有效地推行此計劃,校方建立了教師的專業學習社群,讓教師彼此分工並協作,共同籌組計劃。
在擬定計劃的內容時,教師均需考慮如何配合三方面的需要:
(一) 配合教改的學習總目標,積極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尤其解難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及溝通能力,以及發展本科的專題學習。
(二) 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增加課堂互動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並加強課堂內外輕鬆學習的數學環境,讓學生能愉快學習。
(三) 配合學校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及擴闊學習視野的關注,以設計相關的學習課程及教材。
此校本課程發展計劃,包含五個主要部分,各部分環環相扣 —
橫向及縱向的課程設計
教師在進行校本課程設計時,編排課程(Planning)上包含了橫向發展及縱向發展的學習內容。以下為本學年各級之課程組織一覽:
引導學生發展高階思維,是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現時不少學校都在課程內滲入高階思維元素,例如在教材、課堂活動、課業及評估各方面均加強高階思維訓練。其中「樂滿分課程」、「愛思考課程」和「增潤課程」的設計,是以橫向發展涵蓋各年級及適合各班的學習。「樂滿分課程」以疑難為本,讓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發展學生的探究及解難能力。教師於各年級中選取一些合適的單元,編寫「特色課業」及樂滿分工作紙,當中的探究題目由淺入深鋪排,讓能力稍遜的學生亦有機會透過多次的探索去建構數學概念。工作紙中設有「我的發現」一環節,讓學生把探究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具體表達出來,有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對所學的認識程度,從而作出適切的教學跟進。在課堂中,會藉分組探究難題及匯報,促進學生的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教師亦在同學小組匯報時,鼓勵其他同學作出提問及評論,以此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並透過合作學習培養小組討論的學習文化。「愛思考課程」與「樂滿分課程」配合,為二至六年級各班的學生而設,尤其讓普通班(即一般程度的)學生亦能透過解決較熟悉情境的難題時,提升整體學生發展較高層次思維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及創造的能力。此外,針對一年級的課程,數學科教師更特別進行了課程調適,自行校本製作適合小一學生的「數學樂滿分」教材套,包括課堂學習冊、作業及親子活動冊。教師在課堂中引入大量的遊戲及分組活動,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他們進行探究及建立數學的概念
,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
|
教師為各項校本課程設計了不同的數學科學習教材。 |
|
校本自行製作適合小一學生的「數學樂滿分」教材套。 |
縱向發展的課程設計,則在「增潤課程」中為二至六年級各班的學生,引入一些奧數解難策略的學習內容,學生可由淺入深地培養不同的解難能力。「拔尖課程」適合精英班及次精英班的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奧數培訓
二年級及三年級的精英學生,會接受奧數基礎訓練;而在三至六年級的尖子奧數教材中,會分階段編有不同程度及多元形式的難題及開放式的題目,讓能力較高的學生學習採用不同的解難策略解題,例如試誤、繪圖、列表、逆轉反思、觀察規律等。受訪的科任老師表示,經過訓練的精英學生,在一些世界性的數學測試及奧數比賽中均取得優秀的成績,為學生及教師在數學的教與學上帶來很大的鼓舞作用。「保底課程」則為各年級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數學輔導班,幫助他們鞏固數學知識。
專題形式的學習
為配合以專題形式的學習,在各年級的輔助課程中設有不同主題的專題學習課程。其中透過專題習作,學生需進行資料搜集、分組討論、全班匯報及同儕互評,以鞏固和深化數學概念,達致融會所學,能力互通。「全方位活動」的設計則可讓數學科的學習「跑出」課室,走入學生生活,在校園內進行富體驗性及探究性的全方位活動,培養學生在現實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年級的專題學習例子:
提到「跑出」課室的學習形式,徐主任表示,學校在各年級的樓層均開設一處空間,佈置成繽紛活潑的數學樂園,擺放適合不同年級的數學活動或遊戲的教材套及學具、數學圖書等。此外,學校亦在校園不同的角落,加添一些數學元素的設計,讓學生的學習不局限在課室中,藉此擴闊學習的空間,營造愉快學習的氣氛。
運用多元化教學策略
談到實際數學課堂的學與教(Implementatio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習效益。在提問技巧方面,教師會引用不同層次的題目,或滲入開放式的提問,這也是照顧學習差異的策略,可讓能力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所學。他們亦運用「聲情教學」元素及鼓勵策略,如多讚賞、同輩欣賞文化、獎勵計劃等,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培養出認真、主動、自信的良好學習態度。而透過合作及探究模式的學習,令不同能力的學生均有機會參與學習的機會,在由淺入深的探究過程中自行建構數學概念,進而發展高層次思維。課堂中,學生亦可利用教師設計的提示卡,學習掌握有關小組討論及口頭匯報的技巧,並從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自學精神。
藉評估改善學與教
教、學、評估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三個相輔相承、彼此緊扣的重要部分,教師也非常重視學科中的評估(Evaluation)對學與教的回饋。在評估結果的分析中,可有效地檢視學生對有關學科各範疇中的掌握能力,並作出相應的教學跟進。為此,教師制定了一系列的評估策略,包括持續性課堂評估,其中特別設立「數學精英組獎勵計劃」,增強對學生在學習上的鼓勵。而各級的「單元測驗」旨在培養學生持續及積極地溫習已學知識的習慣。教師會在單元測驗中設10題基礎題及5題挑戰題,總分為
150分,目的讓能力一般的學生都有機會取得100分以上的成績,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和成功感;同時讓能力較佳的學生積極進取,追求更優秀的成績。此外,各級編有「總結性評估」,總結學生在各階段的學習表現。教師及學生可利用各種評估的回饋資料,如試後成績分析表、試卷檢討表、系統評估分析報告表、四至六年級題目分析表等,具體而針對性地改善學生的學習。
|
利用各種評估的回饋資料以改善學生的學習。
|
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徐主任強調,在制定及實踐整項數學科課程發展計劃時,除了得到鄧志鵬總校長在此計劃中對數學科的全力支持,並擔當有關的顧問工作之外,教師本身的教學專業素質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需要建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各參與實踐計劃的教師,會在一既定的監察機制下進行籌劃,共同商討教學策略及備課:
課程組 |
→ |
科主任及科務會議 |
→ |
專責小組(級統籌) |
→ |
各級科任 |
(三年計劃) |
|
(周年計劃) |
|
(專責小組會議) |
|
(共備會議) |
為提升課堂教學質素,學校邀請數學專家分享數學教育的技巧和策略,例如教育局高級學校發展主任李潤強先生曾到該校分享「如何建立小組討論的學習文化」。另外,學校亦參加了數學科支援網絡計劃及內地教師交流計劃。而在課程發展計劃的實行過程中,各科任教師會製作個人的專業學習檔案,把所獲得的教學培訓項目資料、個人教學經驗心得、搜集所得的教學資訊等存檔,作為持續專業發展的依據。此外,教師亦會定時舉辨校本數學科分享會、優秀課堂示範,以及出版教師專業通訊「數學系列」,以多元化形式彼此分享各類的教學經驗、感想及最新的教學資訊。而為著此項校本課程計劃能在未來達致更好的效益,專責小組的教師會擔起培育種籽教師的重任,讓計劃得以持續發展,引領學生能投入地學習,有效地學習,愉快地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