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91期 前期教訊:
第91期《現代教育通訊》
利用電視、電影輔助中史教學
劉尚威老師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

  中國歷史科的學習,總離不開過去的人和事。要初中的小朋友面對著課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即使輔有彩色圖片,學習總難說得上有趣。或謂如今教材多包括錄像資料,但老實說,那些著重學術性及資料性的片段,一就是黑白的,再不然就只展示一下秦漢遺跡、唐宋畫像、明清藝術品等,實在不見得有趣。

  電視劇、電影就不同了。它們色彩豐富,劇情煽情,峰迴路轉,高潮迭起,又有明星偶像擔綱演出,對學生而言,吸引力遠比課本的史料為大。而且愈是扭曲史實的,常常愈是好看。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妨因勢利導,在中史課上好好利用那些有歷史背景的電視劇及電影,以為教學之輔助。以下將作粗淺的經驗分享。

  高中課堂教授秦代歷史,我會選播一段《英雄》(2002年,張藝謀導演,梁朝偉、李連杰主演),可更有效地說明秦國能在戰國末統一天下的其中一個原因──民心思治。電影末段,梁朝偉飾演的趙國刺客,悟出「天下」的道理,終說服矢志刺秦的李連杰放棄。可見混戰多年,人民厭戰,均希望有一強國可結束戰爭,秦國因而脫穎而出,一統天下。看五分鐘的電影,勝過我們大灑十分鐘口水花。當然,對此片也有不同觀點,亦屬見仁見智。

  教授初中的西漢時代,我會利用《西楚霸王》(1994年,呂良偉、張豐毅主演)。這齣電影有娛樂性之餘,也頗忠於史實。當中的入關中、鴻門宴、楚河漢界、烏江自刎等重要場景,可見劉邦之果毅及項羽的婦人之仁,從而了解劉成項敗之因,是很活的教材。儘管為遷就劇情,偶有不符歷史記載之處,但正好藉此機會,老師可以據《史記》跟電影作對照,讓學生也讀讀《史記》。

  若教授近、現代史,可用的錄像材料就更多。撇開那套浩瀚長篇的史詩式巨著《走向共和》不談,電視上就有信手拈來的材料。無線電視在2009年夏天播映劇集《蔡鍔與小鳳仙》(劉松仁、周海媚主演),單單展示劉松仁飾演的與真實的蔡鍔,相信已夠惹笑。不過,蔡鍔在歷史舞台上的光芒,本來只在洪憲帝制時期討袁護國一役,後一閃即逝。以前學生都沒留下太深印象,但在這齣電視劇之後,有收看的學生個個都對蔡鍔及該段歷史興趣劇增(尤其女生,說是被蔡、鳳的愛情感動云云)。儘管全劇只有一、兩分歷史,但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電視台亦算功德無量。

  有關五四運動,我愛由內地著名演員陳道明主演的《我的一九一九》(1999年)。節錄顧維鈞會見三巨頭及和會上激昂陳詞這兩小段,已充分表現了列強自私醜陋及中國人的民族氣節(儘管電影將顧維鈞當年那一口漂亮得連英國人也自愧不如的英語,配成普通話,但聽來更覺親切),勝過看當年那些黑白畫面。

  中五課程中的一課「外蒙與西藏的交涉」,我則推介《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1999年,畢彼特主演)。藉荷里活巨星的號召力,引起學生留意達賴喇嘛及西藏歷史,研習時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想再看看清末至民國的歷史,可選《末代皇帝溥儀》(1987年,貝托魯奇導演,尊龍主演)。電影在紫禁城實地取景,以倒敘、插敘的方式,展示了清末到文革,有關溥儀的歷史。當中溥儀登基、偽滿洲國,以至文革的幾段,可輔助教學。唯一要批評的,就是當年荷里活製作未顧及中國巿場,所以電影只配上英語。慈禧太后說英語,總覺得很彆扭。

  跟《末代皇帝溥儀》類似的,尚有《活著》(1994年,張藝謀導演,葛優、鞏俐主演)。電影自民初到內戰、大躍進、文革,由影帝活生生展現出來,而且劇情頗濃縮,適合擷取播放。上完這一課後,看完電影再看書,相得益彰。

  中史教學,絕不限於書本,大家肯跟學生「同流合污」,多看電視,將更易溝通。最後,要再作聲明,上堂播放電影片段,的確可增加趣味,吸引學生注意,促進教學。但若老師膽敢在課堂時間播放全套片長逾兩個半小時的《末代皇帝溥儀》,企圖消磨三、四堂時間,後果可要自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