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希望以「個體-活動-環境配合」模式(Person-Activity-Environment
Fit,PAE Fit),協助讀者有系統地分析有讀寫障礙的學童所面對的困難,從而釐定介入方案。
「個體-活動-環境配合」模式講求個體、活動及環境三者的配合。三者配合得越好,學習的質素便會越好。
|
“Person-Activity-Environment
Fit” Model
「個體 - 活動 - 環境配合」模式 |
個體: 進行職能之基本生理及心理元素,包括「SCMP」。
S:Sensory-perception(感覺感知);
C:Cognition(認知);
M:Motor(運動);
P:Psychosocial(社交心理)。
活動: 進行職能之模式及標準。
環境: 人類環境(包括身邊有關人士)及物理環境(例如資源配套及政策等)之影響。
我們可基於「個體-活動-環境配合」模式協助有讀寫障礙的學童面對在學習上所遇到的困難。
「個體」方面:
懷疑有讀寫障礙的學童應及早接受專業評估,以制定及落實治療方案(包括臨床治療及家居訓練等),並定期跟進。
「活動」方面:
學童本身、家長及老師對學童的學習質量及進度等標準(例如:功課、測驗及考試)要有合理及實際的期望。此外,學習方法也應作出適當的改變。須理解到固守傳統的學習模式很可能並不湊效,要盡量嘗試用不同方法(例如:多感官法及遊戲方式等)以提升學習效能,同時亦要作出適當的調適(例如:功課量及測考模式等),並定時檢討成效。
「環境」方面:
有關的資源配套及政策固然重要,而學童本身、家長、同學(及其家長)、老師、校長、學校社工、醫務人員及社會大眾等亦應加強對讀寫障礙的認識,並培養積極正面的態度(態度影響行動),再配合適切的調適及支援。
老師可運用由上而下之方法(Top-down approach)以評估學生讀寫方面之表現(例如:使用「香港小學生特殊學習困難行為量表」),找出潛在的誘發因素(例如:視覺感知或記憶力問題等),繼而按個別情況釐訂合適的訓練、調適或補償等策略及落實有關方案,並集合及協調各方的力量,以協助學生積極面對及克服讀寫方面的困難。
市面上亦有多項有關讀寫障礙的教學資源,頗具參考價值,例如:
1. 黎程正家,《克服孩子的閱讀障礙》,香港:突破出版社,1999年
2. 理盧幼慈,《師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讀寫障礙》,香港:青田出版社,2003年
3.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教育心理服務(特殊教育)組,《如何提升學童的讀寫能力家長培訓課程導師手冊》,2005年
4. 香港扶幼會讀寫發展計劃及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走出文字的胡同——中文讀寫訓練課程》,2005年
5. 宏利兒童學習潛能發展中心,《多媒體中文聽讀訓練》,2003年
6.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Rebuilding Our Word-planet“ROW”光碟及中文使用手冊》,2005年
7.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署心理輔導服務組,〈基本教學原則和策略〉、〈識字〉、〈閱讀理解和寫作〉及〈英文讀寫〉教材,2002年
下載網址:http://www.hkedcity.net/resources/common/res_detail.phtml?res_cntr_id=37002
8.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家校同行」個別化學習支援計劃附錄III——讀寫困難學生個別學習支援(家長/老師)草議方案》,2005年
當然,如有疑問,應向教育心理學家或職業治療師等專業人士查詢。
儘管「個體-活動-環境配合」模式在實踐期間不免會有阻力,然而,只要各盡本份,衷誠合作,總會有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