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0期 前期教訊:
第80期《現代教育通訊》:如何落實學前教育課程指引的理念,有效施行學與教——專訪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陳莉莉博士
如何落實學前教育課程指引的理念,有效施行學與教
──專訪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陳莉莉博士
現代教育通訊編輯委員會
  《學前教育課程指引》自一九九六年發布,一直沿用至今。事隔十年,香港課程發展議會於今年發布了新的《學前教育課程指引》,有關指引將於二○○七年施行。這次,我們訪問了陳莉莉博士,為同工們談談新舊課程在取向上有甚麼不同,以及怎樣才能有效地施教。

推行新課程的原因

「此外,使學前教育與小一銜接也是施行新課程的另一個原因。新的學前教育指引與香港學校課程中的八個學習領域、共通能力以及所需培養的價值觀和態度,都有一脈相承的意念。」陳博士續說。原來,自2000 年開始,課程發展議會已逐一編訂及發布小學各科的課程指引,例如數學科、常識科、音樂科、語文科、英文科等,如果要幼小銜接的話,學前教育編訂新課程就是必須的了。

照顧個別差異
和舊課程比較,新課程在取向上有甚麼不同呢?「舊課程較為提倡發展性模式(developmental approach)。根據幼兒的一般性發展,舊課程會指出三歲的小朋友要學懂甚麼,四歲的小朋友要學懂甚麼等。但新課程較注重的卻是個別差異,包括學生與學生、班與班之間的差別。」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量度不同幼兒的差別?陳博士指出學習歷程檔案(portfolio)是其中一個很好的工具。通過學習歷程檔案,老師能評估幼兒的認知和能力的發展,而參照這些評估,校長和老師就能更有效地剪裁適合自己學生的課程。

學習歷程檔案

「分析」和「觀察」
「觀察」和「分析」學生作品及學生行為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觀察,同工們可發掘兒童的潛質。例如一位學生不喜歡寫字,所以他/她在量化的評估中,成績不佳;但原來他/她在娃娃角時,卻能做出領導的角色。如果老師平日能對兒童作出仔細觀察,就可發掘其領導才能。至於分析學生作品方面,陳博士舉例說:「老師在學生每天的分組活動中,都可以觀察學生的行為。例如玩玩具時,學生可表現出自己的邏輯思維、空間運用、小肌肉活動和創意等,老師就可根據這些項目來分析和評估學生的表現。此外,老師也可拍攝學生活動時的情況,作將來分析及評估之用。」陳博士指出,校方進行評估時,可先訂下不同重點。「校長及老師每年可特別關注一些重點。例如幼兒班時,集中對體能和語言發展(口語)方面做評估;低班時,可就社交、認知發展、語言發展(口語和書面語)方面做評估。這樣有重點地進行,將能事半功倍。」

家校溝通,促進合作
由於新課程只為學校提供原則性的大方向,所以在未來,家長可能會察覺到自己小朋友就讀的幼稚園,和鄰居小朋友就讀的幼稚園所教授的知識和技能有所差異。如果家長不明白學校課程的取向,就會對學校產生誤解。就這點,陳博士認為家校溝通是十分重要的。「作為校長,既了解新課程的要求,也明白自己學校的特色。所以校長應該與老師大膽地作出嘗試,為自己學校剪裁出適合的課程。一旦落實了課程的設計,就必須要用時間和耐性向家長解釋,從而令家長明白學校的取向。有效的溝通是一切合作的基礎,要做到家校合作,互信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

結語
誠然,正如陳博士所說,每天與學生相處的是老師,所以能把新課程適當地剪裁的,也是老師。這個學前教育的新課程,對老師能否更有效地剪裁課程的要求提高了,所以老師們平日對學生的觀察及進展性的評估,也就顯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