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78期 前期教訊:
第78期《現代教育通訊》:「內」「外」並舉── 中國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
「內」「外」並舉──中國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
劉曉偉
深圳市深圳小學 中文科負責人

 

眾所周知,當今學生學習中國語文的途徑可謂多種多樣,但概括起來,大致可界定為課內與課外這兩種形式。課內,主要是在教師的引領下,以教材為基本憑借,進行有序而系統的學習;課外,主要表現在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出發,相對自主地進行聽、說、讀、寫活動。在此,筆者將針對課外閱讀如何配合課內的語文學習這一問題,略作闡述。

語文是一門內涵極為豐富的學科,涵蓋語言、歷史、文化、社會等諸多方面,這是其他任何學科都不能與之相媲美的,這也就為我們打開思維拓展的窗口、進行廣博而生動的閱讀活動提供了契機。因此,新課程強調:「要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裡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卻在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之間猶豫、徘徊甚至走入了誤區。一種是固守課本,強調在教師的講解之下,通過大量的重複性練習來消化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忽視或否定課外閱讀的作用,認為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與「語文學習」關係不大;另一種則是漠視課內學習的引領和指導作用,課內學習淺嘗輒止,盲目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導致語文學習缺乏實效。應該說,對以上做法的不科學性,廣大同行是有著基本共識的,關鍵的問題是:應該怎樣整合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提高中國語文學習的效益。

由課內到課外的遷移點
首先,在教學實踐中應善用知識間的聯繫,找準由課內到課外的遷移點。

學習一篇課文,不僅僅是學習某一個知識點。教師應善於以所學課文為出發點,透過知識間的聯繫引導學生的思維向四周拓展,從而將課內的學習活動與課外的閱讀活動聯繫起來。

常見的遷移方式有:以文章作為遷移點進行課內外的聯繫;以文章的相關內容為遷移點進行聯繫;以詞法、句法或表達方法為遷移點進行聯繫等。比如在學習《香港名字的由來》(現代中國語文四下一)一課時,在課內借助這篇文章進行知識和能力訓練的同時,了解到香港名字的由來。之後可以從「香港的變遷史」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圍繞香港的其他歷史或街道名字的由來等內容,進行自主的課外閱讀活動。如此一來,就可以將學生由課內學習,很自然地引導到課外閱讀中去,並在課外閱讀中,對課內學習到的相關知識進行複習和鞏固,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透過尋找課內外的遷移點,給了學生有益的啟示:語文學習必須善於從課內的小課堂走向課外的大課堂,令課外的世界更精彩。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與習慣。

優化課內與課外的生成點
其次,在教學實踐中應善用多種思維,優化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的生成點。

第一,善用比較,促進課內學習的拓展和延伸。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比較是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師應該善於引導學生搜集有一定聯繫的材料,讓學生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拓展延伸,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常言道,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由於人們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思想觀念等的千差萬別,即使對同一認知對象,也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求同或求異的比較性閱讀,打開課外閱讀的視野。

第二,善用聯想或想像,促進課內學習的理解與昇華。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聯想或想象進行拓展,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開啟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通過課內課外、天上人間、古今中外,超越時空的聯想或想象,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思路,變封閉式學習?開放式學習,反過來也強化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與昇華。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思路,進行合理的想像。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敢於質疑,向課本挑戰、向權威挑戰,敢於別出心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方法,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聯想和想像,是語文學習中兩個至關重要的思維方式,通過這兩種方式所衍生的拓展,很多是隱性的,非文本的,但卻是語文素養的核心成分,作為教師,應該多創設機會,讓學生經受這方面的訓練。

豐富課內與課外的演繹點
再者,在教學實踐中應善用網絡平台,豐富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的演繹點。

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繁重,平時很難擠出較多時間去進行課外閱讀。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閱讀效益呢?我們應該嘗試把目光轉向網絡,充分利用這一高技術的信息平台,快速實施拓展,並收事半功倍之效。其實,新課程早就提出:要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一理念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再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教材,語文學習再也不能僅僅等同於課堂學習,而必須進一步拓展語文學習的視野,從更廣闊的天地中,吸取語文的營養,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傳統意義上的封閉式學習方式,顯然已經適應不了信息社會的要求。而利用網絡平台進行拓展,可以更多地借助現代媒體技術,它形象直觀,能強烈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所無法比擬的,也是現代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閱讀方式。

如與學生一起參與綜合性學習《參觀青馬大橋》(現代版中國語文),學生利用網絡,查找了大量有關青馬大橋的圖片、文字等資料,並通過製作PPT等,展現出青馬大橋的雄偉之勢,更展現出香港人卓越的創造性。這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融合信息搜集、信息處理、圖文編輯、書面表達等能力於一體,幾乎隨時都有進行的機會,並且已經漸漸成為學生自覺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

結論
總之,語文學習絕對不能只限於課內,既要以教材為「本」,又要努力跳出課內,不斷探尋課內學習活動與課外閱讀活動相互促進的有效途徑。呂叔湘先生曾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若問他的經驗,多半將會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的確,課內學習重在打好基礎,課外閱讀(拓展)重在練好「功夫」,「內」「外」並舉是提高中國語文學習效益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