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75期 前期教訊:
第75期《現代教育通訊》:走在課改的路上──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及興趣
走在課改的路上
──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及興趣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中文組

當《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2002)提出以「聽說讀寫帶動其他範疇」,而文學教材也佔重要的一環時,我們就檢討學校的中文科課程欠缺了甚麼?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及學習中國語文的興趣?最後,我們認為需要進行課程改革,以配合新修訂的小學中國語文課程。因此,我們於2001至2003年度參加了教統局舉辦的「種籽計劃」──在中國語文科課程中加入文學元素。計劃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及文學的興趣,並培養他們的審美和欣賞能力。

勇於嘗試 實踐課改
推行期間,我們在教統局課程發展主任梁沛民先生的支援及帶領下,開展了一至六年級共五十個校本文學教材套的設計及製作。由於是摸索的階段,教師的經驗尚淺,所以我們採用單篇滲入的形式進行教學,而文學作品也以古詩文為主,後期才輔以兒童文學。推行過程雖然遇到不少的困難,但老師、家長及同學都認為計劃是值得推行的,因為計劃不但提高了學生對學習中國語文及文學的興趣和能力,更提升了老師的專業知識及教學效能。

同學都樂於參與討論

老師漸漸累積課程設計的經驗,對課程改革有了信心。因此,在2003年度完成「在中國語文科加強文學元素」的種籽計劃後,我們開始嘗試自己設計校本的寫作課程,在二、三年級推行創意寫作,希望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及能力。課堂內,教師以不同的學習經驗來刺激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但掌握思考的方法,更培養出富創意的腦袋。

是次沒有專家的支援,尤幸老師們勇於嘗試,成效雖未見顯著,但是卻提升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單元教學更見成效

因此,我們把以往的單篇文學教材重新整理、編排,再加入兒童文學作品,結合其他學習範疇,組織成為有效的學習單元。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推行計劃時如有課程發展處的專家支援會事半功倍,所以我們在2004年再次申請種籽計劃,計劃名為「在小學中國語文『 試行課程 』-共同發展學習材料」。我們為一、二年級各設計三個兒童文學學習單元,每一個單元都以讀、寫、聽、說四個範疇為主,然後再結合其他學習範疇及課外導讀,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配合學校實踐單元教學的教材

循序漸進「教」「學」齊提升
在單元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參與的老師不知道如何入手設計和組織。因此我們就參考教統局及其他學校有關單元設計的資料,對如何組織單元有了初步的掌握後,再因應學生的需要和能力去設計單元。

單元教學希望學生能多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刺激他們豐富自由的想像力、創造力,引導他們聯想、想像,體驗作品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除了課堂教學外,再結合課外導讀,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感受、鑒賞等閱讀能力;掌握閱讀策略;樂於閱讀、勤於閱讀、認真閱讀,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因此,我們在每一單元教授前,都提供大量與單元內容相關的作品給學生閱讀,不過我們發覺要搜集有關的篇章並不容易,因為作品既要配合單元的內容,又要顧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我們除了在圖書館尋找適當的篇章外,更要上網及到書局去找,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們往後看到任何有趣的篇章都會把它儲存下來,以待日後有需要時使用。

雖然要設計一套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課程,工作不輕,但老師經過設計、實踐,發覺教學效能、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興趣均有提升,所有的付出也值得。經過這幾年的摸索、嘗試後,老師對新課程有更深入的認識,專業知識得以提升。課程的設計及評鑑都需要教師間的協作和交流,而施教期間,教師更會互相觀課,因此集體備課和觀課文化在學校慢慢建立起來。

活潑的教學模式,易於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同心齊實踐 成效便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