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72期 前期教訊:
現代教育通訊:第七十二期 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育的內容及方法
兩岸三地兒童文學專家交流──把兒童文學融入語文教育
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育的內容及方法
◎ 作者:
朱自強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近年,教育部公布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花了很大篇幅把兒童文學的文體以至內容都作出清楚明確說明;在教材和課外讀本的編撰工作方面,更有不少內地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參與其中。

從以上兩點可見,兒童文學正受學界關注,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理念。山東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朱自強教授認為,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深層融合現象,才是順應、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規律。此外,他更闡述了一些兒童文學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以下節錄自朱自強教授在2004年11月20日本社研討會上的講辭精華。

我在教育部從事兒童文學研究工作的時候,曾編寫過兒童文學的課外讀本。透過這些工作,令我領悟到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上的重要。兒童文學的體裁,如兒歌、童話、寓言、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動物文學、科普文學等,都是小學語文教材中重要的文體;教師教授這些文體時如果離開了兒童文學的知識,就難以取得顯著和有效的教學成果了。

   
 


與會者全神貫注地聽講

兒童文學有助彰顯德育
如何才能發揮兒童文學的教育果效呢?我認為教師必須懂得兒童文學中的瑰寶──人生哲理和德育意義。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教師只著重教授如何運用字、詞或如何寫作,甚少教導學生文章內容的意涵,說出一己感受。換言之,孩子健全人格的教育間接受到剝削了。在新的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應該納入語文教學的範疇。在今天的社會環境底下,兒童文學恰好是對抗不良風氣的最佳武器,其實,兒童文學中的人生哲理和德育,遠比當作提升語文能力教材的功用來得大。假如教師都能夠加以善用,兒童文學確是彰顯德育和人格修養的優良教材。


兒童對音律敏感,感受事物的能力較成人強

趣味化方法和感性化方法
談到趣味化教學方法,我有個經驗可作為例子跟大家分享。我曾經跟許多學者交流,他們大部分認為,學童的語文能力是從閱讀課外書得來多於從課本而來。回想自己經歷文化大革命的少年時代,學校幾乎停課,當時常找自己感興趣的書本看。文革後復課,小學教的多是《毛語錄》、《愚公移山》等,雖然這些篇章對我的語文能力有所幫助,但考大學入學試應用的知識,卻大多從當時閱讀課外書得來。由此可見,趣味來自求知欲,課外閱讀是吸收文學的最佳途徑。培養學童的課外閱讀興趣,應該是課堂上的重要任務。現在語文教育也提倡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專為兒童而作的兒童文學,趣味十足,是有效提升學習興趣的良方,因此,教師可順學生的興趣,借助兒童文學設計趣味教學法,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

以童詩闡釋感性化教學法
至於感性化教學方法,那是最基本和核心的語文教學法。目前的應試教育把一篇文章分解成字、詞、句,或勾出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本質上是理性化教學方法。根據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小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還沒有發展成熟,換言之,理性化的方法其實違背孩子的學習心理特徵和學習能力,硬要在課上推行,成效不但不彰,反會倒盡學生的學習胃口。至於何謂感性化教學方法?讓我用以下一首童詩加以說明:

《春天》
春天對冰雪說了甚麼?
  冰雪那麼聽話,都化了。
春天對小草說了甚麼?
  小草那麼聽話,都綠了。
春天對花兒說了甚麼?
  花兒那麼聽話,都開了。

假如教師拿《春天》這首童詩,對學生一開始就分析修辭手法,問學生:「春天真的對小草說話了嗎?」又或者:「因為天氣和暖,雪才會溶化。」如此這般理性的問題,簡直把文學教育課變成科學課,顯然蹧蹋作品的詩意,那實在太可惜了。

運用感性化方法時,教師的素質也是個關鍵因素。如果是悉心照料教室裏的一盆小花、打開窗戶,或把困在教室的一隻蝴蝶放回天空,這樣保持童心的一位教師,才會與學生形成心靈上的溝通。這種文學性的教育,這種感性的教育,才能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

教師要具備兒童文學的素養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往往是個一體兩面的關係,因此優質的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這包括鑑賞力、評價力和兒童文學的基本知識等。具備了上述條件的教師,都會懂得分辨哪些是好的兒童文學作品,繼而在芸芸作品中挑選合適的教材,並且懂得區別名作在改寫前後的不同等。擁有這些能力的教師在教授兒童文學時,運用感性化教學方法,才能把作品的內涵帶進學生的心坎裏。

總結
綜觀兒童文學的未來發展,可以想像將會是多姿多采的,加上教育部大力推動,兒童文學作品應用在語文教學上,勢將成為主流。我期望,現代的教師都能夠加深自己對兒童文學的修養,善用兒童文學教育出德育健全以及愛閱讀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