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被人遺忘的中國幼教之父
陳鶴琴先生(1892-1982)是中國近代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他也是中國幼兒教育的開創者和奠基人,被譽稱為「中國的福祿貝爾」、「中國幼教之父」。他熱愛祖國、熱愛兒童,畢生貢獻於教育。為了「愛兒童、為兒童」,他反對舊中國社會封建的兒童觀,不滿當時的教育觀附和於陳腐的「死」教育;他更反對「全盤西化」,極力提倡研究世界教育思潮。他認為中國應該吸取外國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經驗,積極探索中國化、全人化和科學化的教育。陳鶴琴先生的一生,以「鞠躬盡瘁」的精神,努力實踐他的理念。
他為中國創建了完整的幼兒師範教育體系,更培養優秀的幼師人才,創立了影響中國幼教深遠的「活教育理論。」
陳鶴琴於1892年3月5日生於浙江省上虞縣銅官鎮的一個破落小商人家庭,幼年過著家境清貧的生活。六歲喪父,八歲便幫母親替人洗衣服補貼生活費。在慈母和生活的影響下,他培養了謙和愛人的性格及艱苦奮鬥的品德。
1919年8月陳鶴琴回國,9月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科教授,1921年該校改名為東南大學,他兼任該校的教務部主任。 1923年陳鶴琴在南京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
建立了幼兒院探索中國文化和科學化之路。
經多年的研究,他制定了中國幼稚園的教學目標和設備標準、設計針對幼兒的教具和玩具、編寫幼稚園課本及讀物和總結幼教課程等,這些成果,都對中國幼教界貢獻良多。
1982年他的雙腳癱瘓,伏案為「六一」國際兒童節題詞,當中顯出他投身幼教的熱情:「一切為兒童,一切為教育,一切為四化。」他又為《幼兒教育雜誌》題詞,當中說道:「熱愛、了解和研究兒童,教育他們使之勝過前人。」1982年12月30日陳鶴琴病逝,享年91歲。他為我們遺下許多博學精深的幼教遺產。他的愛國情操、高尚品格和「活」的幼教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用以改革現今香港幼兒教育的。
二、 陳鶴琴——教育思想的啟示
陳鶴琴畢生熱愛幼教,他極力提倡:中國化的幼兒教育、「活」教育和家校合一的教育。這些教育思想,也是廿一世紀香港幼兒教育改革的藍本。
甲、幼兒教育中國化
二十年代初期,中國幼兒教育受到美國和西方教會思想的影響,美式的課程、教法、教材和玩具都是中國模仿的對象。陳鶴琴自1919年回國,便認為因幼兒教育「全盤洋化」和封建腐敗,令兒童受到束縛和殘害。他奮起批評幼教抄襲西洋,不切合中國的民族特性和國情,讓兒童難以適應。因此,他主張使用以適合本國國情為主體的幼兒教育課程,並參考有意義的外國教材和方法設計,這樣才可稱得上「以國為本、以外為副」,收「中外兼容」之效。反觀香港現今的幼教課程,基本上也是以本地化為中心,但從微觀的角度看來,本地的幼教課程也存在著不少非本地化的問題。或許讓筆者提出下列幾條問題讓大家反思。
- 有否詳細介紹中國的傳統節 日,如:清明節、端午節、 七夕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
- 有否介紹中國的偉人及其知 識﹖如:岳飛、華陀、文天 祥、孫中山、毛澤東、鄧小 平等。
- 有否介紹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如:書法、詩詞、茶藝、花 藝、武術、獅藝、摺紙、剪 紙和中樂等。
- 有否引導兒童欣賞中國文字 演變的美感?
- 有否介紹中國的美麗山河?
- 有否引導兒童熱愛中國文化?
- 有否引導兒童愛做中國人?
- 有否引導兒童關心中國事?
有否向兒童講述/介紹中國 文化故事和成語故事?
- 有否向兒童介紹「中國的特 產」?
- 有否編訂與「中國有關的主 題和設計活動?」
- 有否教兒童尊重和接納中 國不同民族?
乙、幼兒教育生活化
1.教學的目標 陳鶴琴先生強調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人要從小教起」,尤其以幼稚期(從出生到7歲)為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兒童的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和情意要在此時期打好穩固的基礎;因此幼兒教育是一生學習的基礎。他提倡的「活教育」,目的是給孩子健康的成長歷程,培育活潑和富生氣的下一代,令他們養成優良的習慣和發現自己內在的興趣,培訓人生的基本技能。
理想的現代中國人,要擁有健全的體格,創造力和創設力,良好的合作能力和遠大的世界眼光。
近年,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倡議之二十世紀教育目標,與陳氏「活教育」之目標明顯相同,然而,現今幼教的目的則偏重於個人化的全人發展,忽略培育兒童的世界觀:如何由內至外、由近至遠的認識、親愛和關
心世界的人、事、物呢?
2.教育方法
陳鶴琴非常重視「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精神,他強調學習要通過「做(實踐)」。而實踐的主體是兒童,兒童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進行指導,這樣才能教學相長,不斷求進步。陳鶴琴又主張兒童為本和經驗為本的教學法,鼓勵兒童手腦並用地做,思考和發現。香港的幼教課程,應該著重開放式的兒童全方位課程,不應偏重以學術為主、由教師主導課程,更不應把外國的教學方法照單全收,這有如把不同的教學法如:瑞吉歐教學法、高廣度教學法、蒙特梭理教學法等一一買回來在課室使用。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積極地發展校本課程,為兒童「量身訂造」以經驗為本的幼兒課程,這樣才符合陳氏「活教學」的精神。因此,幼教同工們不妨參考陳鶴琴先生於1948年提出的十七條「活教育」中有關「從做中學」的五條原則。
- 凡是幼兒能做的,應當讓他 們自己做
- 凡是幼兒能想的,應當讓他 們自己想
- 要幼兒怎麼做,應當教他們 怎麼學
- 鼓勵兒童去發現他們自己的 世界
- 引導兒童養成精密觀察
此外,陳鶴琴先生也十分重視兒童的科學化思維方法,他提出的五大建議,也值得我們借覽和學習的。
- 兒童能想的,切不可代他們想
- 使兒童得到充分的思考機會
- 使兒童得到豐富的經驗
- 教導幼兒善用文字、圖畫表達
- 改正兒童謬誤的思想
3.課程綜合化
陳鶴琴先生極力提倡綜合教學。幼兒課程,是以自然社會為中心,因此教學目標要合乎生活,他主張把兒童應該學的東西視為中心,然後把各科內容聯繫起來,整個有系統地與兒童分享。他還倡議了「整個教學法」,這是以「五指活動」來作形象表達,因為孩子的身上都有手指,雖然五指分開,但由手掌相連,血脈相通。一切活動要在幼兒的生活上、智力上、身體上互相聯繫,連續全面地發展,五指是比喻活動的教育網,包括「健康活動」、「社會活動」、「文學活動」、「科學活動」和「文藝活動」。可惜香港所倡議和流行的學前綜合活動,卻是「不健全的五指」,甚至是「畸形的五指」。筆者列舉一些非適切性課程的實例,讓大家引以為鑑。
- 學生每天都要做家課和工作紙
- 學生做「機械式」的抄寫練習
- 學生要背誦無意義的句子或文章
- 學生每周只能參與少於三的 體力遊戲
- 學生每天只能參與少於二十 分鐘的肢體遊戲
- 學生每天只能參與少於二十 分鐘的藝術活動
- 學生甚少機會參加戶外活動
- 學生要進行學術性考試
如果以上的課程實例出現的次數很多,正是幼教同工需要深切檢討和評估現行綜合課程是否恰當的時候了!
丙、幼兒教育家校化
- 要求家長協助兒童搜集活動 資料和物件
- 要求家長協助兒童完成家課或假期作業
- 要求家長與兒童共同合作完 成 親子作品
- 要求參與片面式的觀課和參觀
- 要求家長參與欠缺全面目標 的親子活動
三、「活教育」的反思
最後筆者誠意向我國幼教之父,陳鶴琴老師致敬。
參考書目
- 王倫信(1995):《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中國遼寧教育出版社
- 北京市陳鶴琴思想研究會(1992):《為中國兒童盡瘁的教育家陳鶴琴》,浙江教育出版社
- 呂靜、周谷平主編(1994):《陳鶴琴教育論著選》,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
- 陳秀雲(1999):〈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思想與實踐〉,輯於香港婦女基金會有限公司編《中國幼兒教育學家「陳鶴琴、陶行知、張雪門教育理論及實踐」研討會論文集》,香港,聯邦出版社,頁
7-19
- 魏美惠(1994):《近代幼兒教育思潮》,台北,心理出版社
- 蔡秋桃(1995):《幼兒教育思想》,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2002):《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香港政府印務局
本期教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