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各大小機構投入大量資源,購置及更新各電腦部件,尤其是本港的學校,因應資訊教育的發展,電腦數目在倍增,新型號取代固有的,那麼,固有的電腦部件就這樣被丟去便算了嗎?可以預想到,在未來,由學校棄置出來的電腦部件將不斷增加,可是,談論及關注「被棄置舊電腦的事後處理」這個問題的,實在寥寥無幾,筆者不是甚麼環保先鋒,卻想在此初探這個問題,讓大家關切處理學校裏舊電腦的問題,以下討論的,就是學校如何把「電腦循環再造」。
甚麼是電腦循環再造 (Computer recycling)?
對環保有點點認識的人都會聽過3R,即Reduce(減少)、Reuse(再用)、Recycle(循環再造),坊間談論的Computer
recycling泛指「電腦的3R」讓我們看看電腦怎樣「3R」吧!
1. Reduce(減少使用)對電腦的意義不大。因為電腦已漸漸成為各行各業的必須工具,另外,電腦使用率多與少對物質消耗沒有十分直接關係,故「減少使用」放下不提。
2. Reuse(回收再用)高營機構或大學更換出來的電腦。透過志願機構,為舊電腦檢查、重新裝嵌及提昇功能,然後低價出售甚至送給有需要的學校、慈善機構或環境稍遜的學生。
3. Recycle(循環再造)電腦部件。很少人留意到電腦中沒有甚麼零件是可以自然分解的,而且很有的還含有多種有毒節重金屬,例如鉛、水銀、磷、多氣聯苯、二噁莢、鋧和鎘等,可通過食物鏈積存在人體內,損害健康,所以不適宜堆填之餘更需要特別處理,即是將不能再用的電腦零件如電路板收集,由專門處理電腦廢料的公司循環再造成可賣錢的電腦零件原料。可惜現時本港仍未有上述的公司,就算有,都是一些回收商把電路板當作爛膠轉售給大陸廠商。
電腦再用再造的好處
電腦再用能夠幫助社會上更有效分配資訊科技資源,例如商營機構中「退役」的電腦往往是學生學習程式編寫、文字處理、上網瀏覽的理想設備;再者,擁有電腦的人不再局限於高收入的市民,更多人因此而有多機會使用電腦,更重要的,是他們不致繼續在資訊高速公路上遠遠落後,而是有同等機會齊步趕上資訊年代的快車。除此之外,電腦再造可減少有毒物質的污染和堆填區的壓力,是未來本港環保不可忽視的一環;此外,處理電腦廢料是一門新興的環保工業,創造商機和製造就業機會不就是特首日思夜想的願望嗎?
與學校何干? — 三重意義
當一般人以為電腦循環再用再造與學校沒有大關係時,由明報、教協、商業電台、教署等合辦的電腦捐贈計劃」已經舉辦兩屆了。該計劃呼籲個人或機構捐出舊電腦,經義工重新整理後,送給有需要的學生,筆者想,學校本身值得考慮這類活動嗎?答案在乎我們能否洞察電腦循環再用對學校的三重意義了。
1. 環保教育
環保不只是回收紙張、膠樽、鋁罐,也可以是電腦,透過電腦循環再用,讓師生都察覺到電腦廢料的危險性,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反思,我們究竟有沒有善用擁有的電腦資源,還是每年只是為更新而更新?
2. 資訊科技教育
對受助的人,可大大提高他們的資訊科技認知,一些公認的「電腦其本功」(例如打字、文字處理、中文輸入等等)都可以利用他人捐出的電腦,慢慢練習以掌握;此外,對負責裝嵌電腦的義工而言,在工作過程中,所學習到軟硬件和如何互相配合等的知識及解決難題技巧亦同樣寶貴;近期,已有學校利用舊型號的電腦,鋪設Linux網絡,效果絕不遜色,穩定性更勝傳統的作業系統呢!這樣的軟硬件配搭大大擴闊了師生的視野,亦推動大家認識到穩定而合乎成本效益的作業系統。
3. 公民教育
相信獲贈電腦的同學都不甚然有一種「今天人助我,他朝我助人」的感激之情;義工亦學習如何將一己所長,幫助別人,貢獻社會。這個「電腦捐贈計劃」,不但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而且更可使這個社會充滿愛心。
學校如何參予? — 三個角色
1. 捐贈者
2. 接受者
3. 教育者
讓學生知道電腦不是「用完即棄」的物品,花點時間和精神便可令它再發揮作用;此外,教導學生電腦內有很多有毒物質,需妥善處理。
結語
電腦循環再用固然值得鼓勵,唯我們需要顧及舊硬碟內的數據保安和軟件的版權問題。觀乎特首在97及98年施政報告中,大力提倡資訊科技教學,大量較舊電腦被更換出來;然而,在99年施政報告中卻提倡環保,前者和後者好像截然不同的項目,再者,前者的校園資訊科技大躍進可導致在後者出現的「被棄置舊電腦的事後處理」環保問題。盼望在2000年度的施政報告中,能將兩個分割而矛盾的題目融匯,提倡「資訊科技環保」,讓莘莘學子在資訊科技上拼命地「超坡(新加坡)趕美」的同時,能夠生活用一個資源公平分配的社會和低污染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