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值此現代教育研究社成立55 周年暨《現代教育通訊》復刊滿100 期之際,謹以此文表示衷心的祝賀!
「如何推動和優化小班教學?」不單是一個具理論探討價值的問題,它更是一個具實踐意義和有迫切性的議題。本文會就課程組織策劃的理念、教學活動與策畧的設計和善用評估以促進小班教學成效這三方面作初步探討,並與讀者分享一些實際可行的方法,以供參考,希望能收拋磚引玉之效。
課程組織策劃的理念思考
從歷史角度來看,香港小學數學課程發展史上重要的第一步始於1967年。當年的《小學數學科課程》綱要,除了在課程文件撰寫的形式上有長足進步外,其教學內容編排及有關教學方法建議,皆能突破傳統,除引入西方「以兒童為中心」的現代理念和「活動教學」的先進方法外,並嘗試作本土接軌上的思考和安排。繼這第一波改革後,70
年代所出現的第二波改革,當中所涉及的理念層面的思考和制度層面的變革甚多甚廣,過程中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亦不少,但無論如何,我們可看到香港小學數學課程在現代化、本土化、普及化和專業化的道路上前進(
鄧國俊、黃毅英、霍秉坤、顏明仁、黃家樂,2006)。
近年政府大力進動的小班教學,其要義在於致力營造善待每一個學生及老師的課室學習環境,它能於體現人本精神及運用知識建構教學策略方面,提供契機和促進性條件。在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和為教師創造有利教學條件的同時,亦致力提升學業水平及收窄學生之間的差距;在改進學生的學習能力以至為未來生活作奮鬥的能量之餘,並培育孩子立志於提升生命的意義和素質,而這些教育目標皆為成就全人發展而立(
Galton & Pell,2009;葉建源,2009;鄧耀南,2012)。因此,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帶動香港小學數學課程在現代化、本土化、普及化和專業化更進一步發展的良好契機。
理念層面上要有所長進,我們便要對個人的數學觀、普及教育觀、科技應用觀及宏觀教育目的( 求學不只求分數、人生不只求名利)
進行檢視反思。近代科學發展使我們更清楚看到兒童(老師)不是機器( 鄧國俊,2005),課程組織策劃便要從兒童的心智成長和認知衝突等以兒童為中心的角度作思考。以新近發展的數學學科及教學觀念來看,課程組織策劃亦不能只著重於機械運算,而是要顧及數學的規律發現及概念建立、情境思考、定律證明和目的意義等不同層面的思考(
黃毅英、梁玉麟、鄧國俊、陳詠心,2009)。
教學活動與策略的設計
以兒童為中心的角度出發,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便先要顧及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情緖態度,教學活動除包括技巧練習外,亦要引入探究研習、遊戲挑戰、應用解難和邏輯批判等。而教學策略思考,當然要包括小班教學六元素:清晰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習的評估、良好的提問技巧、適切的回饋應用、積極的學生參與和有效的小組或合作學習。
以解難活動設計為例,我們可於不同數學範疇( 數、圖形與空間、度量、代數及數據處理),設計或選取一些具開放度的解難活動,以配合小班合作學習策略(見下表)。所謂具開放度,就是一些答案數量較多或解難策略較多元的解難活動(
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數學教育組,2003)。
解難活動與小班合作學習設計分類表 |
|
數 |
圖形與空間 |
度量 |
代數 |
數據處理 |
封閉:
只有一個答案或
解難策略方法較單一 |
|
|
|
|
|
半開放:
答案數目較多或
解難策略方法較多元 |
|
|
|
|
|
開放:
答案數目甚多或
解難策略方法甚多元 |
|
|
|
|
|
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就是個人的近年觀察所得,部份教師由於過於注重引入小班教學六元素於教學策略設計中,而忽略了活動的數學內涵的重要性(
如:規律發現及概念建立、情境思考和定律證明等)、個別差異的照顧( 如:情緖態度、多元智能和學習風格等) 和宏觀思考的重要意義( 如:數學觀、普及教育觀、科技發展及應用、求學不只求分數等)。
善用評估以促進小班教學成效
要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多元化評估方式,當中應包括不同的進展性評估方式和多角度的總結性評估。在教師評估方面,除了傳統的進展性評估方式如課堂觀察、單元測試、家課等等,教師還可加入課堂面批,及時對學生堂課表現給予回饋,或對面批結果進行系統記錄,以便對有需要的學生給予及時及具效益的的支援和幫助。此外,教師亦可組織學生進行另類數學活動,以面對面測試學生的數學動手操作技巧(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數學教育組,2006)。
在學生評估方面,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評和互評的能力,鼓勵他們寫反思感言,亦可安排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評常規表現。此外,對於小組整體的表現,除了由小組的觀察員評分,教師也可時常透過整體觀察給與回饋。
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總結性評估及彙報其各方面表現,亦是一個重要環節,當中可包括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技能和習慣、整體學習態度、表現和操行等。此外,在彙報學習成果時,可為每位學生撰寫個人化評語,具體闡述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和學習習慣方面的情況。
「如何用以上多元化評估方式,有效地促進學校的小班教學?」,亦是一個具理論探討價值而又具實踐意義的問題。當中一些可行法包括:(1)可以評估資料為依據,設計分層課程,並對學生進行適時分班或分組教學;(2)教師分析學生的評估表現,設計「增潤及補充課程」,
及設計相關工作紙及教學材料,以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並以評估結果,回饋和提升差異教學。除了參考學生資料及表現,以設計分層課程外,教師亦應透過定時檢討,以反思小班教學成效,並再進一步優化教案。
總結
要推動和優化小班教學,課程組織策劃的理念是其中一個重要思考點。我們要對個人的數學觀、普及教育觀、科技應用觀及宏觀教育目的進行檢視反思,此外,於課程組織策劃時,除要以兒童為中心的角度作思考外,亦要顧及數學的規律發現及概念建立、情境思考、定律證明和目的意義等不同層面的思考。其次,小班教學活動與策畧的設計亦應以兒童為中心的角度出發,而教學策略思考,當然要包括小班教學六元素。最後,善用評估以促進小班教學成效方面,當中可包括不同的進展性評估方式和多角度的總結性評估。教師除採用傳統的進展性評估方式如課堂觀察、單元測試、家課等等外,還可加入課堂面批,及時對學生堂課做出回饋,亦可採用面對面形式,測試學生的數學動手操作技巧。
總體而言,要令小班教學得到良好果效,數學教師實在要投入很多心思和努力,同時亦要具備專業自主和自我完善精神!
參考文獻
1. 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數學教育組(編)(2003)。《促進學習的評估(中學數學科):開放式問題》。香港:政府印務局。
2. 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數學教育組(編)(2006)。《多元評估模式和策略(小學數學科)》。香港:政府印務局。
3. 葉建源(2009)。《邁向小班教學》。香港: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4. 鄧國俊( 2005)。 初中有向數的教與學:隱喻理論與學養心智理論的啟思 。黃毅英主編,《蕭文強教授榮休文集:迎接新世紀 重新檢視香港數學教育》。香港:香港數學教育學會,頁126-140。
5. 鄧國俊( 2008)。 香港新高中數學課程:有關校本評估的思考 。《優質學校教育學報》。200年第5 期,頁65-72。
6. 鄧國俊、黃毅英、霍秉坤、顏明仁及黃家樂( 2006)。《香港近半世紀漫漫「小學數教路」:現代化、本土化、普及化、規範化與專業化》。香港:香港數學教育學會。
7. 鄧國俊、鄧耀南、章月 ( 2012)。〈小班教學的策劃、執行及評鑑:一個數學科組的個案研究〉。載葉建源、黎國燦( 編)《小班教學論文集:邁向優秀的實踐》(頁31-41)。香港:香港小班教學學會、香港教育學院小班教學中心。
8. 鄧耀南(2012)。〈小班教學與合作學習的關係〉。載陳錦榮、黎國燦(編)《小班教學與合作學習:誤區與反思》(頁32- 41)。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
9. 鄧耀南、許敏詩(2012)。〈合作學習常犯的錯誤及更正方法〉。載陳錦榮、黎國燦(編)《小班教學與合作學習:誤區與反思》(頁42-
47)。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
10. 黃毅英、梁玉麟、鄧國俊、陳詠心(2009)。《香港數學教育專業知識基礎的集體追求》。香港:香港數學教育學會。
11. Galton, M. J. & Pell. T.( 2009).F inal report of study on
small clas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
Bureau of HKSAR.
註釋:
本文部份要點靈感來自鄧國俊、鄧耀南、章月鳳
(2012)。〈小班教學的策劃、執行及評鑑:一個數學科組的個案研究〉。載葉建源、黎國燦 ( 編)《小班教學論文集:邁向優秀的實踐》(
頁31-41)。香港:香港小班教學學會、香港教育學院小班教學中心。
|